|
|
|
IM两岸青年影展走进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
http://www.huaue.com 2021年5月26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
|
近日,IM两岸青年影展“北京第九站”影视交流展映活动在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圆满举办。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传媒学院影视系与IM两岸青年影展联合主办,多位获奖青年导演、影评人、及传媒学院影视系主任苏静和上百名同学到场参加活动。
活动上,IM两岸青年影展主创、《保持飞行》导演李爱鑫详细介绍了IM两岸青年影展,IM是“In Moments”简称,意为“从这一刻起”。IM两岸青年影展作为海峡两岸高校青年影视创作人成长路上的支持与见证者,倡导两岸青年创作人以影像为手段,呈现多元时代下社会发展的真诚表达。
据悉,IM两岸青年影展是目前提供最高奖金的青年电影人影展,以扶持高校青年影像创作力量为目标,集短片推优、论坛、展映、大师班于一体。2021届影展以“每一朵浪花都去向岛屿”为主题,将由终审评委会对50部入围电影进行终审和表决,遴选出20个优秀短片奖、4个单项奖和6个最佳奖。
活动现场,获奖影片《红暑》导演兼编剧杨雨豪也莅临现场。这部片子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影片讲述的是学校解散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帮好朋友拍“电影”的五年级学生小宏在拍片的过程中看到了镇上各种曾经非常热闹、但因为住户搬迁而已经荒废的地方,昔日好友也相继离开。对离开故乡的恐惧和对爸爸的不信任让小宏对于未来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杨导在讲述创作阐述时称创作这部影片的出发点,来源于对个人身份认知的困惑。“我12岁离开小镇三堆到广元市里上初中,高中在成都就读,大学就来到了北京。时至今日,无论是去北京、成都、广元、还是三堆,似乎去哪里都可以说“回家”,但又感觉哪里都不像是家。这一切困惑的源头得追溯到我离开故乡的那个暑假,但那时的我却丝毫没有意识到那将会产生的影响,在乎的只是舍不得当时最要好的朋友,而那个暑假说出的“再见”直到十多年后的今天也没能实现。”
没到现场的王小帅导演也通过视频分享自身的成长经历,他希望青年电影人要对社会多一些坚持,多一些对传统的维护、对常识的尊重。提倡青年电影人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从青涩到成熟,形成自己的判断,并沿着自己固定的认知,热爱,愿望继续坚持下去,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形成自己具有独特风格。
此次展映活动中放映了《红暑》、《我们这一家》、《保持飞行》这三部优秀的影片,影片放映结束后,同学们现场对话优秀青年影人,切磋艺术作品,深入交流的过程中,广泛交友,开阔视野,也激发了同学们各自独有的创作思维,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
观影后交流
Q1:在拍摄时难度最大的是什么?
A1:拍摄中我们请到了很多小演员,他们经验不足,现场我们会进行指导,由于演员年龄比较小,交流过程中也是相对困难一些。
Q2:您认为整部影片最用心的是哪里?
A2:相对来讲我认为细节方面我们掌握的很好。尤其是演员们的服装,我们对于男女演员的穿衣搭配甚至是颜色搭配上都认真研究思考过,以确保影片的质量。
苏静主任表示: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给予学生开放性思维模式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影视人才。而此类活动正是我校影视教学实现实践教学的最好载体,影展进校放映优秀影片,优秀青年导演进校面对面交流,不仅让同学们认识了同辈中的优秀者,真切感受他们的创作历程,也会让同学们更加坚定自身的艺术,信念,引领,鼓励着更多的青年勇于表达内心想法、敢于创作,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学校学科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
关于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