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举办“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交流研讨会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4月28日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
4月23日下午,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务部、教学促进部联合主办的首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交流研讨会在经管大楼201案例互动教室举行,企业微信平台同步进行线上直播。
本次研讨会邀请副院长洪永强、谢火木,校企校地合作部部长林育兹、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室主任王晓东出席并担任点评嘉宾。我校“人工智能+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主管、教师及工作人员百余人参会。

研讨会上,来自7个教学单位的9位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围绕案例的实施背景、实施方案、创新突破与推广价值等方面,展示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场景中的多元化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师赵俊通过将AI技术融入课程作业,引导学生正确利用AI工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知识深度理解能力。土木工程学院教师黄起益以《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为例,分享了基于AI工具的大平层户型设计教学与应用的实践经验。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蔡明、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师刘楠结合专业特点,分别开发了本单位的编程在线测评系统,搭建了编程语言与AI融合的教学平台,使用AI提升题库质量,在利用AI优化教学流程的同时,系统通过智能监测与行为分析,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工具,避免过度依赖,确保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与原创性。
会计与金融学院教师陈佳悦创新性提出“AI+教·学·管·评”四位一体的智慧教学模型,以课程思政为指导,依托AI助教、知识图谱等手段,实现数智赋能教学体系的重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王海玲以“新形态AI课程”为抓手,借助AI软件和学习平台,设计多元的教学方法,实现基于AI辅助的概率统计智慧化教学。
土木工程学院教师林龙镔始于企业需求,搭建“知识库+大模型+N”多模态数据融合平台,提出一套产教相长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将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以学科竞赛检验实践教学效果,进而推动课程改革和学科建设,实现产教闭环融合的实践创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周亮以户外实践场景的教与学为核心,基于国家公共资源库构建多模态知识图谱,打造高质量生物多样性知识库,设计人工智能融入户外教学科研的完整模式。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陈东兴分享团队着眼广告行业变革,打造数智广告工坊,构建“AI工具实操+模拟场景实践+企业项目实战”三位一体全链路贯通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AIGC广告人才。
4位嘉宾对展示案例进行剖析点评,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王晓东强调,AI应用需从“硬融入”转向“真赋能”,把握AI赋能的本质是提高教学效率,解决教学痛点或创造全新价值。林育兹指出,AI赋能教育教学应贯穿“教、学、管、研、评”全环节,核心体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强调课程思政内涵的融入。

谢火木充分肯定了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们拥抱AI时代的积极态度,使用AI工具解决教学痛点的实践行动,和结合课程特色开发智能教学平台的创新精神。他建议教师们加强教学改革效果的对比研究,充分利用AI工具实现个性化教学,并注重提升案例的推广示范价值。

洪永强对9位教师分享的案例进行了详细评价,并对教师们在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给予高度赞誉。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对于推进全校“人工智能+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教学单位应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积极响应新技术浪潮,系统谋划、主动变革,持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真正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
关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