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惊艳!世界地球日活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红树林研究团队展示无人机技术应用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5月3日 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
4月22日,第56个世界地球日如约而至,今年的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日,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多方力量,共同举办“世界地球日·共植红树林”活动。
活动现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昌义教授应邀致辞。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红树林研究团队还展示了AI与低空经济技术如何赋能红树林保护与研究的场景运用,同时,携手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以及厦门国贸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共同挥锹植绿。
开启红树林保护新篇章

在致辞中,卢昌义教授阐述了活动意义,着重强调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与保护价值。他指出,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红树林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红树林研究团队与市海洋发展局及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合作,利用最新的无人机技术,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红树林保护模式。
无人机技术应用场景展示

无人机展示
一米多长的无人机搭载着现代化装备腾空而起,飞跃在红树林上,成了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红树林研究团队现场展示了无人机喷洒、无人机采样、困难地钻土、无人机运输四项技术应用。

无人机采样

困难地打孔
无人机喷洒技术,即利用P150无人机模拟防病虫害喷洒任务,这项技术可大大提高喷洒效果和防除效率。无人机采样技术,即使用厦大开发设计的T20无人机采样设备进行采样。此项创新技术实现采样可视化,并能精准定位,有效解决了滩涂采样行进困难的问题,为红树林研究提供了新的采集手段。困难地钻土技术,即使用专业钻土设备对部分泥土坚硬的区域,进行土质疏松与打孔作业,为红树林的生长创造更好的土壤条件。无人机运输技术,即使用P150无人机搭配运输系统,将本次种植的部分苗木安全运至滩涂。

无人机吊运
本次活动展示了无人机技术在红树林保护中的场景应用,也呈现了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多年合作的成果。
共植红树添新绿

活动的最后是“共植红树林”的切身体验。参与活动的人员手持铁锹,分5支队伍进入种植区。在技术人员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种下红树苗,为这片生态家园增添新绿。

红树为笔、滩涂为卷。本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公众对红树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也展示了科技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
关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