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基础性促全面发展,突出选择性显个性发展——安徽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之我见
http://www.huaue.com  2021年9月18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李宜江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日,历经几年酝酿、社会各界翘首以盼的安徽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标志着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作为全国第四批启动改革的七个省区之一,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改革重点,严格按照中央积极稳妥推进的要求,充分吸收改革先行省份的成熟经验,充分调研,研磨方案,力求与现行方案的平稳过渡,推进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体制机制。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综合改革,涉及“教、考、招”等多个环节,但归根到底表现为两种功能:育人功能和选拔功能。根据我省实施方案的设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根据其性质和定位,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侧重引导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考试招生制度的育人功能;选择性考试侧重引导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选择性、差异化发展,旨在促进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和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发挥科学选才的选拔功能。

  一、“合格性”考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为成人、升学和就业奠基是普通高中教育的三大任务。“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即“成人”,意味着普通高中要为学生的成人做好准备,为学生未来做好社会公民做好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高中生成人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是普通高中的首要任务和核心任务。在此之上,才是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升学任务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就业任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意在发挥考试制度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通过考试内容的设置、考试结果的使用等反向引导普通高中甚至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基础性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首先,按照新方案设计,合格性考试范围将涵盖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由此可见,合格性考试科目全面反映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情况。此举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好每一门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基础性学习、综合性学习,避免严重偏科。合格性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检查高中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要求。制度设计重在点于强化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次,通过合格性考试来促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和育人方式的改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另一重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伴随着新高考的落地,更加有利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更好地实施。合格性考试就是要引导教师的教,通过合格性考试的设计让普通高中落实课程方案,加强课程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合格性考试有利于强化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完善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而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再次,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

  二、“选择性”考试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是多样化的,而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需求离不开学生个性生动、活泼的发展。促进、完善个性发展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自主发展是全面发展的题中之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落实学生在发展中的自主选择权是培养高素质多样化人才的重要基础。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设置选择性考试,目的则是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凸显不同高中生的学科兴趣与特长,可以称为“突出个性”。设置选择性考试就是尊重学生选择自主权,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方案,选择性考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兴趣,根据报考高校要求,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分,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总的来看体现出以下三个优势。

  一是赋予学生选课自主权,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选择性考试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我省过去的文理分科,增加了学生选择面,充分给予学生选择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同时进一步促进文理交融,在基本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其所长,考其所好,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二是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设置自主选择权,为考生个性发展提供可能,现实的前提是要兼顾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学生在选择学习和考试科目时,还需充分考虑所在高中的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和办学优势,因而此举也是政府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高中教育走质量兴校、特色强校之路的重要举措。

  三是促进高校科学选才。学生在选择性考试中获得更多自主发展的选择权同时,高校则是结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专业特点,通过对招生录取专业合理设置选考科目要求,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科学选才、为国育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因此,要求学生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1门。高校不同专业再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对4选2设置相应的要求,更有利于高等教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招生录取方式改革是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落地的重要方面

  从“考试招生”全称来看,“考试”是引导和促进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向高等学校输送高质量生源;“招生”是高等学校面向基础教育招收与高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新生。就以往的实践来看,对“考试”的认识比较充分,而对“招生”的认识重视不够,未能充分发挥“招生”在教育改革中应有的作用。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应积极参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招生录取朝着更加科学、公平、有效的方向健康持续发展。

  高校招生标准的制定应助力高考更加科学地选择人才,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高校好比是高中毕业生的“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与标准会影响高中这个“生源提供者”的“培养标准”。因此,只有高校在招生时严格执行“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才能“倒逼”高中教育打破“唯分数论”的“枷锁”,促使高中引导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

  高校招生名额的分配应助力高考更加公平地选择人才。《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增加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助推器”和协调各方利益的“均衡器”。为此,高校应该抛开区域、城乡的偏见或者属地的偏好,以更加长远的眼界与担当看待招生与人才培养工作,认真落实新高考方案提出的有关招生录取要求,把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推动社会公平作为重要的社会与历史使命。

  高考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弦,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人才战略储备。我省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将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作为突破口和主要任务,既明确了综合素质的基础性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突出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此外,还特别注重高考综合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方案既贯彻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求,又达到了为国家科学公平选拔人才的目标,真正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关于安徽高考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