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错题“资源”
http://www.huaue.com  2018年2月8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级教师 周明芝
  
  高考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考知识点。考生不仅要记住核心的概念和公式,训练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更为关键。在平时作业和大大小小的测验中,大部分考生会有这样的体会:许多题目讲过了、做过了、考过了,有的还不只考过一遍,但最终还是错了。这些错题背后往往隐藏了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漏洞。
  
  如何弥补这些漏洞呢?凡是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如果将做错的题视为一种“资源”,加以科学分析和整理,对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理解知识的内涵,完善知识结构,都会有很大的促进。
  
  错题收集
  
  错题的收集在很多情况下,如作业、考试、上课提问、课外习题等,甚至不一定是做错的题目,只要能反映一些问题就适合收集,建立自己的错题库。在收集、整理错题时,错题本可以发展成为“错题卡片”,这样便于分类、存档、查找、提取。错题本的记录更多的是依照时间顺序,不便将同类错题放在一起。而“错题卡片”将错题的相关信息记录在卡片上,则可打破时间约束,按照分类情况排列,取出、放回都较方便,而且给卡片编号,写上关键字,更便于检索。
  
  考生要注意,不需要把每一道做错的题目都收集进来,要有所选择。确实是因为粗心导致的错误主要是提醒自己学习习惯的优化和答题习惯的细致,不必每题都抄下来,但可将容易疏忽的地方写下来,做成“提醒”。例如:解不等式去分母时要考虑分母正负,集合问题要考虑空集,系数为参数时是否为0的考虑等。过偏过难的题目不收集,重复错的题目不收集。
  
  在将错题分类时可按以下几种模式:按学习内容模块分,如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圆锥曲线等一般是跟着教学进度走;按错误原因分,如读题不清类、概念不清性质不明类、数学思想体现不够类、题目隐含条件挖掘不明类等;按题型分,如填选题、解答题。总之,根据学习习惯进行适合自己的分类。“错题卡片”在错题分类上也更为方便,一卡一题,标明题目题型、所属章节、出错类型等关键字,便于存档和查找。
  
  错因分析
  
  反思错误起点,即思考自己最先出错的地方在哪里?是看错?想错?用错?算错?写错?要追寻最初出错的地方。考生要追溯错误根源,找到出错的知识点,然后进一步明确产生这样错误的源头。
  
  事实上,所有的错题都离不开三类:第一类是题目非常简单,而做题时却粗心大意了。第二类是拿到题目,两眼茫然,一点思路都没有,这是学艺不精,或题目本身较难。第三类就是题目难度适中,本来有能力完全做对却做错了。
  
  考生掌握自己所犯错的类型后,便需“对症下药”。比如,仔细分析试卷,发现有许多错误是因为审题不清造成的,这就要重视概念错误。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审题十分重要。因此复习中遇到所犯的错误,先分析是否由于审题不清造成的。如果是,就要找出诱发犯错误的“陷阱”。
  
  及时纠错
  
  找出错误原因后重要的是改正的过程。“不绕过,不拖沓,第一时间改错,然后迅速分析总结。”这才是应对错题的应有之策。
  
  不绕过,即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讳疾忌医,不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
  
  不拖沓,即遇到错题当场解决,不隔一段时间再吃“回头草”。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很可能遗忘,即使记得,也很难记起当初是怎样犯的错。如此对待错题,事倍功半。
  
  迅速分析总结,即趁热打铁,对每一道错题都认真分析,研究出错原因,找准致错症结,避免再次犯错。
  
  有少数考生喜欢直接将错误答案涂改为正确答案,这不利于后续学习。 错误的真实暴露是改正错误的起码条件。有考生听老师讲解时,喜欢抄写老师解题的板书,甚至一字不漏, 而这既是为自己理解老师的讲解设置障碍,也是没有思考的表现。课堂上,建议考生先听,记要点,再独立更正,这样才真正清楚是否已经听明白,而不是靠“记忆”。很多考生只重视前两个环节,而后两个环节才是提升错题管理效率,有事半功倍作用的做法。完整的更正要包括校对正确答案、书写解答过程、反思错误起点、追溯错误根源。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希望考生能利用好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资源”,让学习更科学、更有效。
 关于名师指点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