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故事虚构写作能力
http://www.huaue.com  2021年4月3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指导学生写好故事虚构类型的记叙文,要培养学生的因果意识和矛盾意识。一是要认识到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二是要设计矛盾双方的力量角逐。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在2015年有一大变化,之前仅是一道题目,文体除诗歌外不限;2015年开始二选一,其中一道就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而且要求叙述故事、展开想象。作文题目的变化让以议论文为重点的高中作文教学开始重视记叙文,确切说是重视富有想象力的故事虚构。

  然而,教师很少在课堂上开展关于故事虚构的记叙文教学。从大作文的选择上来看,大约20%的考生选了记叙文。这与平时的教学导向有一定关系,平时考生的议论文练得比较多。”高中语文作文课在记叙文上教得少练得少。在中小学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强调最多的是“记叙文六要素”,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却不理想,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变成了流水账。

  一端是对故事虚构能力的呼唤,一端是记叙能力的薄弱,如何衔接两端,让部分考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提升,尤其是让有记叙潜能且不擅长议论文的考生发挥长处?这是一线教师须直面并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可从因果意识和矛盾意识的培养上着手,培育考生的故事虚构能力。

  故事虚构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写作问题。如何理解故事?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格非这样界定:“故事,是由时间上的延续性与事件前后的因果联系而构成的。”许多考生写作文,能够叙说具有时间延续性的事件,但这并不是具有吸引力的故事,反而成了流水账,追其原因,正是找不到前后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考生写记叙文往往是顺着时间线索平铺直叙事件,日常生活在这样的顺时叙述中就成了一笔流水账,让人读来兴味索然。如果加入因果联系呢?前后事件的因果联系给了读者鲜明认识,事件具有了启迪意义,这就成了读者乐于阅读的故事。以2018年北京卷作文题“绿水青山图”为例,可按照因果关系构思一篇文章。

  原题: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如果考虑到因果关系,考生可这样构思一篇记叙文:破坏环境,自食恶果;保护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和谐。两段故事,前后对比,立意鲜明。

  矛盾冲突意识。在这个世界上,矛盾普遍存在,事情的发展即是矛盾斗争的结果。考生写作记叙文时如果能从深层次把握矛盾双方的力量角逐,文章就会写得波澜起伏、跌宕生姿。写作“矛盾冲突式”的记叙文,首先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社会问题、矛盾双方、目标障碍。具体来说,矛盾双方是谁?主角在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障碍?矛盾双方的冲突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比如在《祝福》这篇小说中,主角是祥林嫂,她和鲁四是矛盾冲突的双方,矛盾冲突反映出辛亥革命之后封建思想依然势力强大这一社会问题。在冲突双方进行力量角逐的过程中,祥林嫂有一个想要活下来的目标,却遇到了婆婆、鲁四、柳妈等与鲁四有着一致思想观念的封建礼教捍卫者,也就是障碍物;违背封建礼教的祥林嫂在求生的过程中一次次遭遇打击,这些可怕的封建思想消解祥林嫂生存的勇气,最终造成悲剧性结局。

  以201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神奇的书签》为例,考生可用矛盾冲突的模式虚构故事。

  原题:

  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这道题目中已设定了两个角色——你、书签,主题也确定——爱读书、读好书。考生的创造性表现在故事虚构上。按照矛盾冲突式故事虚构法,需要确定社会问题、矛盾双方、目标障碍。更具体一点的思路即是,社会问题是“你”不读书、不爱读,矛盾双方可以是“名著”与“你”(说明一下,矛盾冲突的双方可以是人与人,也可以是人与物,还可以是自我与本我、超我等),“你”有阅读名著以应对高考的目标,可是“你”会遇到时间不足、理解艰难等阅读障碍,而书签可以帮助“你”最终跨过障碍、爱上读书,这正是书签的神奇之处。

  可以把这个构思铺展成如下故事:许多科目许多作业的挤压,使“你”无暇读书;阅读理解的难度让“你”看一会儿就看不下去,或昏昏欲睡,或弃之一旁。神奇的书签帮助“你”解决其他科目的问题,引导“你”发现书籍的有趣丰富。当这些问题借助书签得以解决时,“你”已略尝阅读的甜头,可此时神奇的书签突然失踪,“你”在巨大阅读兴趣的驱动下,在书籍内容的鼓励下,开始迎战阅读障碍,终于,“你”来到了广阔的书籍世界,书籍成为“你”人生进步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这个思路如果从上述“因果联系”的角度来说即是:因为发现了趣味,所以爱上了读书。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培养考生故事虚构的能力,实际上关乎思想认识与叙事技巧两方面。而说到根本上,这是一种珍贵的创新才能。“创新”是新时代新人才的核心素养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在《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中就明确提出21世纪的核心素养有文化理解与传承、审辩思维、创新、沟通、合作。高考作文题明确要求“展开想象、叙述故事”,实际上是在呼唤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重视故事虚构这一创作能力培养,响应高考改革的要求,既是帮助考生应对高考,也为考生储备人生发展所必需的创新才能。
 关于名师指点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