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晋中信息学院举办校园双选会 1200余名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 |
http://www.huaue.com 2021年5月2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
|
4月28日,樱花烂漫、勃勃生机的校园迎来了最美招聘季,晋中信息学院在三达书院旁篮球场举办2021届毕业生暨2022届实习生招聘会。来自北京、上海、陕西、山东、江苏、江西、浙江、深圳、广州、太原等地包括新希望集团、奇安信集团、京东物流、伊利集团、 沁州黄小米集团、太太乐食品、正邦集团、兴业银行、学而思教育、双合成食品等1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了近8000个岗位,涉及经、文、理、工、农、管、艺术等7大学科门类,涵盖60多个专业领域,吸引近3000名毕业生参与,1200余名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本次招聘会特别设置了就业咨询服务和简历诊断公益展位,邀请晋中市人才服务中心就业指导老师为参会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职业咨询等服务,一对一解答毕业生就业方面的疑惑,助力毕业生打开职场大门,受到与会学生的热烈响应。
晋中信息学院校长姬教授、党委书记张立常、副校长傅永林、校长助理杨碧霞等校领导来到招聘会现场,详细咨询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亲切询问毕业生求职准备情况和就业意向。各二级学院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及专业教师也来到招聘会现场,为学生求职出谋划策,与用人单位开展校企合作对接。

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 应聘者自信满满
招聘会现场秩序井然、气氛热烈,毕业生怀揣着对职场生涯的憧憬,带着精心准备的简历,从容走进双选会会场,满脸自信地穿梭于人流之中,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求职意愿等,选择与心仪的用人单位交流,详细了解招聘单位的岗位能力需求、岗位发展空间、薪酬待遇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一份薄薄的简历,一次简短的沟通,考验的不只是同学们的能力,同样考验着伯乐们的慧眼。
每家招聘单位展位前都挤满了前来应聘和咨询的学生,用人单位耐心介绍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技能要求及薪酬待遇等信息,详细了解毕业生专业方向、求职意向以及在校期间学习实践情况并对登记相关信息。在招聘过程中,不少公司提到想与我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奇安信集团校招负责人闫经理说到:“信息学院的学生求职态度积极,个人素质与公司需求基本匹配,最终收获49份简历,结果远超我们预期,之后希望追加安排一场专场招聘会,愿与校方进一步达成校企合作!”
一位来自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说“招聘会不仅为我们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了解,进而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她建议学弟学妹们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明确就业目标,为今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天下午14:30—18:00,包括美华集团、奇安信、兴业银行、新希望集团、学而思教育、斑马AI课等5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宣讲面试,美华集团校招负责人杨娜表示大部分学生定位清晰,有明确的意向职位,有清晰地职业规划,学生个人素质与公司需求基本匹配,根据往届信院毕业生在我公司的表现来看,学习、沟通、承压、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是比较满意的,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良好的执行力和一种积极向上、非常阳光的精神面貌。

走好“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晋中信息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积极搭建就业双向选择平台,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推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就业”模式,优化就业信息网络,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就业信息精准推送,创新工作方式,提升网上就业服务能力。针对2021届毕业生晋中信息学院共举办9场大型网络招聘会,12场学院专业中型网络专场招聘会,87场小型专场宣讲会,包括航天专场、新能源专场、金融科技专场、文创专场、集成电路专场、人工智能专场、上海科创专场、上海国际航运专场、上海市2021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晋中信息学院分会场、龙口市百企千岗高校行-晋中信息学院分会场、山西省2021届毕业生双模式招聘会及浙商专场—晋中信息学院2021届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等,累计提供岗位数达21150个。
在日前召开的2020年就业创业工作总结表彰暨2021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议上,校长姬教授特别强调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他指出2021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全校师生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做,切实树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稳定、生存和发展”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确保在新形势下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增强学生就业满意度。
|
关于晋中信息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