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欧亚学院新文化研究院揭牌!“新文化×新视角”主题沙龙惊喜开幕
http://www.huaue.com  2022年7月25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20世纪最杰出的思想家托尼·朱特曾提到,“你的参照系越是宏大,你所把握的细节和地方性知识就越为薄弱——这也是为什么探究事情原委的最佳人选通常不是知识分子,而是记者。你没法在成为一名具有全球视野的人的同时,仍希望保有常规的、实地(ontheground)的知识。”

  对于这些被遗忘的观念、现今时髦的思潮、对未来摇晃的预测,作为以文化为基底、传媒为手段的文化传媒学院应如何检视这些由过去、现在乃至未来所兼容并包的文化,这或许是我们亟需思考的。

  近日,一场有关“新文化×新视角”的主题沙龙在西安欧亚学院设计与媒体实验中心如期举行,它结合对于时间和场域不同维度的思考,譬如古老文化留给我们的财富,现在备受瞩目的各类新型文化社交方式,来自不同文化、技术行业的领军人物,开展了一场极为精彩的对话。


  在上半场的主题沙龙中,围绕着“我们要如何理解新文化”这个话题,四位嘉宾展开了讨论,他们分别来自专注于表演的传统文化行业、注视着更新潮文化表达的新兴文化科技创始者,新文化到底意味着“新瓶装旧酒”,还是媒介本就是信息的延伸?以下为沙龙谈话的精选内容——

  “新文化、新业态”——如何理解新文化?


  #新的文化就是新的表达方式#


         王琛 入世泛娱(西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我个人理解的新文化,它一定会跟国内目前的传统文化、潮流文化贴合,具有一定文化内核在,与此同时,将不同文化做成不同新的业态和表达方式。新的文化就是新的表达方式,跟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有的文化也要和新的发展相关。

  新文化业态在近年来的变化是很值得关注的。实际上,很多网络作家他们已经把握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现在很多人在说国潮,比如李宁所做的一些新尝试。很多年轻人买衣服,喜欢新唐装,喜欢国潮的衣服,实际上,一开始这些厂家往往都是很小的厂家,但李宁决定了这个方向,开始与它们合作。

  一提到话剧,可能大家印象中都是《茶馆》,其实传统话剧生存十分艰难。几年前,上海开始出现沉浸式剧场,这是从百老汇过来的舶来品,但它的互动性很多,功能性强,我们去年做了沉浸式话剧,虽然讲的是民国的故事,但是很注重和年轻人交流,目前疫情虽然还没上线,但是依然有大量人预约。

  #新文化永远符合当代文化潮流#


             李丑 西安永宁国际文化总经理

  早十几年前我们一直做传统文化,专注于做演出。那么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就是努力发展成为一个文化交流中心。在当代社会上,很多年轻人对中国美学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比如国潮、国风的流行,都是我们对于文化自信新的表达。新文化永远符合当代文化潮流,是对文化的再理解,在这之上增加新的元素。

  #新文化要带着年轻人的视角#


               刘海 海星集团总裁

  我们做企业接触的都是企业文化,我的理解新文化是一种延伸,如果说秦腔是一种传统文化,它可能很难传承下去,新文化要带着年轻人的视角,它就会变幻出新的形式与表达。

  比如抖音,它也有自己的方式,它的语言和传播的渠道,代表了年轻人的需求和视角,这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新文化发展的方向。如果文化没有所谓的引领,也没有标杆,那它其实也没有方向。所以需要有专业的学术机构与企业合作,将其提炼出来,做系统的研究和战略,才能对新文化起到很好的作用。

  #以前,没有人在这个场景当中跟你聊文学#


             姚振华 新东方西安校区校长

  新文化其实体现在形式层面,料还是那个料,只是换了烹饪的方式。比如新东方的董永辉,他在直播间里也会娓娓道来莎士比亚的诗歌,聊经典的文化作品,内容依然是那个内容,但方式变了。在他之前,没有人在这个场景当中跟你聊文学。

  我们最近准备在西咸新区建立一个文化营地,目前那里的问题是每一个景区的识别度不够高,比如曲江都是与唐文化相关,最近比较出圈的一个剧本杀作品就与唐代文化相关,无论是人物还是服装,都与此仅仅贴合。如何将秦汉文化在西咸这个区域推广,是很实际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

  对我来说,新文化改变的只是方式,内容依然会从传统文化去提取挖掘,但是在方式上要创新求变。


  在下半场沙龙中,讨论变得更加落地,针对各类纷繁复杂的文化新业态,文化传媒学院到底能做什么?在一场有关新文化轰轰烈烈的行动里,我们是投身于其中学习如何“行走”,还是退到一旁做一些更加沉淀的事情?以下为下半场主题沙龙的精彩节选——


  “文化数字化与数字人文”——新文化研究院究竟要做什么?

  #现在真正缺乏的是具有数字人文能力的人才#


       韩军 中欧陕西校友会会长、西安新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现在常讲新零售、新经济,我们一直缺东西,然而在这个后台的驱动因素则是经济。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必然会带来文化自信。我们曾经的文化基底是孔孟(哲学),德先生赛先生进来后,引进了新的思想观念,一直到近现代,我们一直在学习西方,产生了很多新形态的东西。

  我们这代人在大学毕业时,那个时代对我们来说很好,大学毕业后我们的技能高于社会技能,我们经历过走向社会时就是“高手”的阶段。现在,大学毕业生要适应社会发展速度,学校的培养就应该紧跟社会发展和需求。我们需要结合这两个因素。

  所谓新文化的技术驱动,是指导我们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实际上,对于未来的预测十分重要。分析底层因素,继而提前进行布局非常重要,要抓的核心就是技术因素,真正的数字人文能力的人才其实很缺乏,所以我们应该就此发力。

  #文化传媒学院的学生要留下什么样的烙印?#


             张乐芳 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

  文化传媒实际上是一个很泛很大的区域,所以非常鼓励我们的老师能够与其他学院成立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开展项目,寻求各方的支持,比如IT技术方面的支持,管理方面的支持。

  我们希望老师们在学校能够成为好的知识传递者,更希望老师们同时也是该行业顶尖的专业人才。我们的无人机工作室从2006年开始建立,一开始只是架了几个简单的设备,从一开始只能接点小项目一直到现在,外面的项目需要排队。让学生在项目中实战,老师在项目中学习,不做项目,理论和实践就会有很大的鸿沟。

  传媒其实就意味着它需要传播,所以需要在学生身上构筑实际的传播技能,因为企业总是很务实的,所以更需要让学生产生价值。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项目,把方向探出来。文化传媒学院的学生要留下什么样的烙印,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利用数字技术撬动跨界融合和文化创造#


           郝春怡 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

  在“新文科”发展进程中,我们一直拥抱和融合新技术,主要是数字技术,现在有着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这种交叉不光是在行业内,在学术界也一样在一直向前推动。数字技术可以撬动很多的跨界融合和创新。

  新文化研究院具体要做哪些事情?在我看来,方向是未来导向,路径是两条主线:一条是做研究,和文化产业的各类企业去合作,做跨学科的研究;另一条则是实时的参与到项目中,实际的进入到市场中去,才能真正了解时下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两条线交叉促进,形成研究院的价值特色。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包括了数字化、新技术,我们可以先打造一些项目,包括行业的研究报告,让它形成一个可输出的形式,这是我们新文化研究院想要做的事情,也希望各位企业能够为此贡献力量。

  #学生是新文化的消费者,也是其创造者#


          曹小娟 西安欧亚学院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助理

  学生是新文化的消费者,也是新文化的创造者。如今,消费终端的改变也意味着消费群体的变化,技术层面上的一些变革,也一定会引起诸多变化。

  对此,学院的不同分支也有不同的作用。新闻学专业意味着专业内容的输出,数字出版专业则专注于技术层面的培养。

  刚才谈到3D,如果说,3D就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它的制作技术看起来玄妙,细分下来也无非是有人做3D可视化,有人做前端的,有人做效果的,我们可以成立一个技术制作的工作室,由此应对市场的变化。



  除了两场主题沙龙外,来自文化传媒学院的两位《创意写作》课程的主讲教师龚辰、汪子玮也分享了学生们的“创意写作成果”——两份剧本杀策划案。一份是以唐婉的“钗头凤”为题眼,在剧本策划中设置了多重线索,增加玩家的体验;另一份剧本杀策划案的主题则涉及到人的潜意识,通过不同的游戏机制与难度设定,重新找回自己的记忆。

  汪子玮在谈到课程意义时提到,“作为教师,关于新文化业态我们也做了很多思考,希望通过具体的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对新的文化现场有更多的思考与参与。”



  活动的最后,由西安欧亚学院副校长张乐芳和入世泛娱(西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琛一起完成了“新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文化传媒学院副院长郝春怡向入世泛娱(西安)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琛颁发聘书。


  克莱夫·詹姆斯曾不断提醒我们,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人文主义若要在新世纪得以留存,继承者们就不能放弃对过去的记忆,更不可忽视对现今生活的观察。如何抵抗遗忘,并重新建立联结,不仅是每一个文化传媒人的使命,更是新文化研究院之所以要成立的题中之意。
 关于西安欧亚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