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专融合,能力为先——西安欧亚学院第五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通识教育分论坛举行
http://www.huaue.com  2023年11月9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图一)第五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通识教育分论坛

  2023年10月21日下午,西安欧亚学院第五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通专融合,能力为先”通识教育分论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核心通识能力培养在专业和基础课程中的落地”为主题,通过专题讨论和主题工作坊,探索在专业和基础课程中促进学生核心通识能力提高的方法和路径。

  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刘军强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原所长谢小庆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吴妍副教授出席分论坛。分论坛由通识教育学院执行院长黄鑫副教授主持。


            (图二)刘军强教授作线上报告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刘军强教授作《论文导向?——通识写作课教学指向的反思》线上报告。刘军强教授从他的两个困惑谈起,即中国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的迷惘和当下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学生“不提问、不表态、不挑战”文化;继而指出诸如大多数学生不会升学、不会从事学术写作,大多数学生对学习、阅读毫无兴趣,大多数学生缺少固定而持续的爱好等不容否认的事实。这些都构成了通识教育在大学课堂开展的困难。

  针对这些困难与问题,刘军强教授提出了“Grow your tomato”的方法与路径。即一定要找准学生们写作的痛点,针对学生的痛点做出相应的设计。第一个小设计是学会思考,即要引导学生养成突破标准答案的思维,学会科学的吵架、文雅的抬杠。第二个小设计是让学生围绕一系列主题,不断尝试短篇写作,“只有写,才会写”。在前面两个设计的基础上,刘军强教授给出了第三个小设计,即开始尝试主题写作。针对部分学生不会写论文、不会规划时间的症结,可以用一个话题串起分阶段的连贯写作,根据写作阶段来布置自己的写作任务,每篇对应着一个阶段。第四个小设计开始进入到动手实操的环节,针对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刘军强教授建议每一篇都提出操作建议,比如让学生去搜索文献、也可以仅仅是出去转转、也可以是养成某个小习惯。针对新一代读者在刷剧中长大、不爱看书这一问题,刘军强教授给出了第五个小设计,即让学生通过看电影来学习写作。对于一些更积极主动的学生来说,前面的五个小设计可能还不够,应该“开小灶”,额外加料,对此刘军强教授建议做一些延伸阅读,并给出了相应的参考阅读书目。


   (图三)吴妍副教授作“通专融合的批判性思维路径探讨”的主题报告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吴妍副教授关于“通专融合的批判性思维路径探讨”的主题报告从她所在学院的通专融合教学实践讲起。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批判性思维课程贯通于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整个学习周期内,即从大一大二时期的批判性思维的非专业化教学,到大三大四时期的批判性思维与专业的深度融合,整个学习周期是一个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

  具体来说,在学生从高中向大学过渡的大一阶段,关注于“知”,通过《教育学专业导学课》《大学综合英语》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理解高等教育之“高”在哪里。在大二阶段,聚焦于“行”,即把批判性思维落实在学生的实践问题上,通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出版电子刊物、开展学生观影会等实践,让学生慢慢养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在大三阶段,关注于“学”,通过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课程,结合其他诸如《研究性学习教学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专业课程让学生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原理、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在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是学生集中应用批判性思维的阶段,学生可以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文献综述、逻辑论证等环节中应用批判性思维,而这也是老师们研究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的机会。

  针对于批判性思维通专融合的具体路径,吴妍副教授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是以批判性思维路线图带动“通专融合”。“批判性思维路线图”完整的展现了批判性思维应用的具体环节,即把理解主题问题、分析论证结构、评价推理关系、考虑多样替代、澄清观念意义、审查理由质量、挖掘隐含假设、综合组织判断等各个环节灵活应用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其次,从细节入手抓教学以解决具体问题。即设置具体情境,把人工构造的问题变成真问题;充分考虑情境中的隐含信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次,通过考(评)促学以达到通专融合,即用批判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考-学-评”的结合;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时,可以应用论证思维设计考题,进行主观与客观结合的选择题设计。


             (图四)批判性思维路线图


        (图五)邢江姹老师进行PBL项目式教学的讲解


             (图六)各小组现场讨论

  随后,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人文与艺术课程中心副主任、学习支持中心负责人邢江姹老师为大家带来PBL项目式教学的讲解。本次PBL项目式教学围绕大学生通识能力与专业能力亟需融合这一问题,以“核心通识能力培养如何在专业和基础课上落地”为主题,旨在通过PBL的具体项目设置,探讨核心通识能力与具体专业融合的方法与路径。

  邢江姹老师向与会老师介绍了PBL项目式教学的具体应用流程,让老师们收悉、学会、应用PBL项目式教学方法。大家通过分组讨论,结合她给出的具体案例,熟悉了核心驱动问题的关键标准,即是否是意义非凡的、可讨论的、符合教学目标的、挑战性的、真实的、开放性的。接下来,各小组开始就“核心通识能力培养如何在专业和基础课上落地”这一问题,进行PBL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尝试。首先,各组结合本组成员的专业背景,依据核心驱动问题的标准,开始设计相应的核心驱动问题;然后根据核心驱动问题,把问题进行分解,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法。在座老师们讨论激烈,参与度非常高,制定出诸如“如何在欧亚经营一家失恋博物馆”、“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到高数课程”等教学项目。


            (图七)谢小庆教授指导点评

  谢小庆教授和吴妍副教授对各小组的项目式教学方案进行了评议,分析每个小组所确定的核心驱动问题能否使核心通识能力培养在专业和基础课程中有效落地。现场的演练加深了大家对项目式教学的理解,全面认识了项目式教学模式。


           (图八)胡建波董事长进行点评指导

  胡建波教授的点评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思政课提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以案例视频展示批判性思维的不同视角和多元观点,并引导鼓励大家将批判性思维运用到课堂和生活的各方面。

  通过工作坊的学习,与会的老师们既熟悉了PBL项目式教学方法,又加深了对于核心通识能力与专业能力结合的理解。

  通识教育学院执行院长黄鑫副教授在作论坛总结。他对刘军强教授、谢小庆教授、吴妍副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对于他们提出的培养学生通识能力与通专融合能力的方法与路径表示赞同,并指出有一些方法已经在欧亚的课程教学中落地开花。黄鑫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西安欧亚学院学生核心通识能力,另一方面探索实现学生通识能力与专业能力融合的各种可能性,以培养全面、高层次的、对社会更加有用的人才。(王波、杜洁雅/文)
 关于西安欧亚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