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欧亚学院参访新马两国九校,“好大学”的探究之旅
http://www.huaue.com  2024年12月24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教育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上个世纪,诗人泰戈尔写下了他对教育的诗意诠释,延续着教育的生命观,同时代的教育思想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能力、品格、情感、精神、意志和价值观的不断提升中,教育的主体、过程和目的不断统合,构成了生命与生活这一“容器”的容量。
  
  2024年12月,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建波教授带领团队赴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的九所高校开展调研,从人才培养定位、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研与社会服务、校园空间设计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每一所学校的历史、文化、建筑与教育交织在一起,通过浸润与体验传递着独有的气息。
  
  01、“好”大学的加减法
  
  潘懋元先生在为邬大光教授《什么是好大学?》作序中提到,“好”是一个相对标准,不能把“好”理解为精英,理解为顶尖,而应该是各有其好。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校的调研中,提供多类型的教育是一大特点。
  
  直面“成绩不太好”
  
  新加坡管理学院(SIM)“国际大一”课程,面向语言成绩或者专业课成绩达不到入学要求的学生开设,旨在帮助一些成绩不是特别理想的孩子进入全球排名靠前的学校,享受到好的教育,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通过与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国际顶尖名校的紧密合作,SIM毕业生不仅获得国际认可的学位,更能在教学过程中亲身体验到跨文化合作,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学习、交流和成长,从而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与新加坡管理学院洽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可复制的教育
  
  调研团队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旁听了一堂《从少教多学到智慧教育——NTU的数字化转型》培训。2018年,苏雷什校长提出“智慧校园”愿景,此后南洋理工大学不断加强本科教育数字化改革,不仅利用新技术扩展数字化基础设施,为本科生打造智慧教育学习空间,而且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为学生开设高品质跨学科课程,以智慧教育促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此次旁听课程是面向中国教育部组织的三十余名师范院校教师所开设的培训。NTU的教育教学研究不仅服务于好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也成为了对外服务和输出的平台。在人工智能迅速改变世界的今天,NTU意指亚洲的教育与科技创新中心,通过智慧教育参与创新未来。
  
  02、从课堂到未来
  
  学生的学习体验,贯穿于一所高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实践安排,是连接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关键纽带。在此次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校的调研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从课堂教学的革新到实践体验的深化,各高校展现出其独特的教育智慧与模式探索。
  
  互动与参与的学习场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以其“少教多学”的智慧教育模式为特色,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实验等方式,将课堂从知识灌输的场域转变为互动与创新的舞台。这种教学转型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学校通过精准的教学数据分析,实时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让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节奏与兴趣点。


  在思特雅大学开展考察调研
  
  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UCSI University)以“小班教学”和“应用场景化”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课程+实习”的实习体系,让学生在每周课程结束后,即刻衔接企业真实实习项目,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得到有效嫁接。
  
  与“雇主”零距离的互动场域
  
  教育的最终指向是社会。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80%的学生在毕业前至少经历过半年到一年的海外实习,80%的学生拥有参与科研项目的经历,80%的学生完成了跨学科课程学习。这“3个80%”的教育目标,为学生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交融、学术与职业贯通的全面学习图景。




              思特雅大学学生作品展示
  
  思特雅大学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内容,每三至五年动态调整课程体系,以匹配行业需求。学生不仅能在校期间参与多样的企业实践项目,还能通过与行业导师的密切合作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与雇主需求直接对接的教育模式,不仅为学生赋能,也提升了学校的行业声誉。
  
  03、有用的研究与社会服务
  
  科研的意义不在于成果的数量,而在于它如何真正触及社会的痛点,如何为世界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实际需求解决方案,是大学机构开展科研工作与社会服务的根本追求。
  
  科研与社会深度融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智能创新中心”与裕廊创新科技园区紧密合作,成为学校学术研究与产业实践的重要连接桥梁。学校通过与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开设与产业密切相关的研究项目,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社会问题与技术挑战中。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参与到顶尖科研项目的开发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也为社会和产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这种“以应用为导向”的科研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与产业的双向服务功能。


           在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开展合作项目交流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是加入全球产学未来人才培养联盟的一所研究型大学,学校的产学合作以实践知识及技术转移的创新人才培养为主。与当地政府、知名企业达成了深度密切的研究合作。用科研项目助力企业发展,以企业需求反哺项目孵化,学生在真实的项目研究与实践中提升能力的同时也与企业建立了更深层的联系。
  
  社区的教育使命
  
  新加坡管理学院(SIM)则将社会服务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职业生涯服务系统”帮助学生与企业直接对接,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SIM不仅专注于学术教育,更通过社会服务平台让学生了解行业趋势,积累实践经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极回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04、教育与环境的完美融合
  
  空间即教育,学校的建筑设计不仅是功能性的考虑,更是嵌入了教育的文化理念,成为学生学术成长与个人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精心的空间设计,校园环境不仅服务于学生的学术活动,更为他们的思考、互动和创造提供了更为开放与自由的场所。
  
  打造有温度的学习环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园设计以自然与科技的和谐共生为基础,大量绿地和开放式学习空间,激励学生在沉浸式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深度思考与合作。教学楼和学生公寓之间的紧密联系,打破了传统教育环境中“课堂”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学生可以轻松地在校园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与社交空间。NTU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在建筑物的绿色环保技术上,还包括如何通过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


             南洋理工大学绿色教学空间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校园则以“开放、共享、互动”为设计理念,既有安静空间,也有适合小组讨论和社交互动的开放区域,实现校园空间为学习和创造赋能。
  
  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的空间设计则强调“室内的工作坊和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学校的空间布局和设备配置鼓励学生大胆试验,创造真正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
  
  空间与创新,为实践提供支持
  
  新加坡管理学院(SIM)通过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合作与创新思维。通过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和多功能活动区,提升了学生的互动机会。与企业的合作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与就业的前沿平台,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教育生态圈。在这样的空间内,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了社会变革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未来,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情境
  
  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是一条不断拓宽视野的道路。每一次跨越,不仅是物理上的远行,更是心灵上的觉醒。此次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高校的调研,更加坚定了西安欧亚学院致力于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空间环境和教学情境,打破了地域和学科的限制,塑造出了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教学愿景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模式。
 关于西安欧亚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