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提质·创新:新教育理念赋能晋中信息学院高质量发展
http://www.huaue.com  2025年3月10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在新一年春天的召唤中,3月5日14:30,晋中信息学院2025年干部大会在图书馆大会议室隆重召开,全体校领导和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姬宇主持。


  新教育理念的“试验田”,学生成长的“幸福园”


  姬校长深入解读《终极教育公平:如何为普通孩子提供个性化的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朱永新新教育在本科大学的实践(以晋中信息学院为例)》文件内容。他提出,在智慧驱动、体验驱动、创造驱动的人工智能时代,要因材施教,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看见学生、看见未来,从学生需要及全面充分成长的视角,推进适合、适用的教育实践让教育的发生更有人性、更通人情、更塑人格。为深入践行新教育理念,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晋中信息学院推出响应新教育理念的十项具体行动方案:

  全人教育:践行幸福就是成功。丰富和完善现有育人模式和制度设计,在满足基本学术教育和专业发展基础上,全面支持学生“考试能力”之外综合能力的提升,给予学生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活即教育:新书院社区共同体。书院社区强化社交属性,营造美的生活,推动师生共创,促进文化共融,实现情感共促,探索师生成长共同体及大学生自主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

  乐教乐学:构建新授课生态。落实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理念,推进“理想课堂”建设,实行“双师授课”教学模式,开展名师讲座活动,开展书院围炉夜话,构建全方位、多样化的育人场景。

  大学即社会:实践锻炼大平台。努力将教育融入生活,创设更多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的项目、互动和内容,构建全景式创意式实践锻炼大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读书计划:全员深度阅读。加快“书香校园”建设步伐,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创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

  思辨提升:和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提高通识、特色课程和活动的思想性、精准性和互动性、启发性,重视个性化及有深度的思辨能力培养,鼓励开展具有不同思维角度和思想观点的表达行动。

  兴趣发展:教育质量在于成长。营造时尚、快乐、活力、放松的大学氛围,积极创设条件全面支持学生的兴趣发展和个性成长,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艺术体育:滋养心灵与精神。以艺术实践、竞技体育为抓手,让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表演展现才华、滋养心灵,提升审美力,通过竞技体育的锻炼、强化,培养领导力、协作力,获得内在精神的培育。

  家校共育:形成强大教育磁场。多元工作场景,畅通家校交流联系,推进家校合作共育,整合家长资源、拓展教育内容、形成协同支持,持续释放“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正能量。

  劳动教育:合作创造耕读生活。从完善劳育课程建设、优化实践教育机制、升级劳动实践品牌活动、劳动劳作空间打造等方面,提供优质课程和资源,打造第二课堂劳动理论及实践育人新路径。

  姬校长对新教育理念引领和指导学校新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学习新教育理念要深入学、深刻悟,会后各单位要立即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的热潮,通过学习深刻把握思想内涵、吃透基本精神、领悟核心要义,持续加深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体悟;二是贯彻新教育理念要有计划、有步骤,会后各单位要立即着手本单位年度工作要点的制定完善,结合实际将新教育理念十大行动有机贯彻其中,明确阶段任务,提出具体举措,细化责任分工,抓好落地落实;三是落实新教育理念要出成效、出成果,会后各单位要持续不断地将新教育理念转化为推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丰富和完善“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模块”人才培养过程与环节,推动教育从“标准化”向“定制化和个性化”跃迁,全力为学生提供幸福且完整的教育生活,实现学生最大幅度成长。

  姬校长强调,全体教职工要永葆初心,不止学习,继续深入研读董事长彭鸿斌博士《梦想与实践》(一、二)《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著作,以及董事长在年会及近期的讲话,如《天涯龙门阵,鲤鱼跃龙门》《那些花儿照样绽放》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深化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建设。


  会上,副校长苏琳部署了关于持续深入学习董事长著作与讲话的通知安排。


  党委书记张存伟传达全省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精神并部署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并提出三点建议:认清形势任务,增强信心决心。坚决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际行动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营造潜心教书育人、让师生满意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聚焦突出问题,把握重点任务。紧盯腐败问题易发环节,针对风险隐患、抓早抓小。紧跟时代发展,创新教育形式,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加强对贪污腐败的曝光。明确职责使命,加强责任落实。全校党组织及党员干部需共担管党治党重任,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警示教育、党性党纪教育,筑牢纪律防线,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推进清廉学校建设,严惩失德失范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常务副校长刘正国部署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示范建设和宣传展示工作。他提出以“聚合力、抓内涵、补短板、重推广”为工作方针,聚力在六项重难点建设工作中谋求突破: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党委领导、深化部门协同、筑牢治理根基、创新工作路径;推动队伍入驻。领导力量下沉一线、思政力量扎根一线、专业力量围绕一线、管理服务汇聚一线、育人力量持续凝聚;注重学生参与。完善学生社区组织建设、丰富学生社区服务体系、形成学生典型选树体系;加强文化建设。丰富活动文化内容、凝练社区品牌文化;延展数字赋能。夯实网络化基建、完善信息化平台、扩宽数字化应用、加速构建社区数智生态;强化条件保障。社区课程体系建设、示范建设的宣传展示。


  校长助理杨碧霞部署2025年就业创业工作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凝聚共识确保各项目标顺利落实,争取各项就业落实率指标上再突破,二是尽早谋划全员推动就业市场建设,积极组织各类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开拓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多措并举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驾护航,同时严格遵守落实教育部“四不准”“三严禁”规定,严守底线,不触碰红线。


  校长姬宇,党委书记张存伟,常务副校长胡继连、刘正国依次为2024年就业创业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颁奖。

  2025年工作重点:以优质生源驱动跨越式发展,构建高质量教育新生态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员工,推动党建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生源质量为根本,多措并举吸引大量优质生源:全力争取招生计划,线下精准聚焦生源,线上精准聚焦特色,不断创新招生宣传方式,全面把握新高考政策,及时优化招生策略,全方位提升报到率,稳固学校持续发展生命线。

  以师资建设为保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最大化: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力度,持续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建设一支高度认同学校理念、践行人才培养模式、育人能力突出、育人效果显著的优质师资队伍。

  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为深化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强化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深化师生安全教育,为学校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深化改革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会议引发热烈反响与共鸣:以务实举措推进新教育理念落地见效

  学校深入践行新教育理念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在广大师生中引发强烈共鸣,学校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根据学校整体安排,将新教育理念的美好蓝图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

  学生处处长 张明宇:学生处紧扣新教育发展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秉持“精研细作”的工作态度,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和需求,不断提升服务学生质量。通过开展辅导员课程化培训,提升实践育人本领,实施“辅导员微课展示计划”,全面呈现育人成功经验;注重校内外联动和资源优势,开展“一月一品”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构筑学生安全稳定防线;同时创新发展资助模式,聚焦学生需求,提供精准帮扶和发展赋能;深化完满人格实践,构筑全面心理健康教育防护体系;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成立学生公寓服务中心,为学生打造温馨生活环境;同时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融入人文关怀,不断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从多个维度提升服务质量,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教务处副处长 高宇鹏:教务处将积极践行新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模块”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助力学生充分全面发展。深入学习新教育理念,开展专题研讨,坚持差异化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秉持因材施教,科学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多元课堂生态,强化学科竞赛,助力实践育人提质升级;坚持“家长开放日”,推进家校共育生态,让学生在强大的教育磁场中滋养成长。

  校团委书记 郭进:学校团委将持续深入推动新教育实验理念在校落地,依托完满教育各项工作平台,强化育人供给侧改革,在活动内涵提质、资源矩阵扩容、团队专业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精准打造符合学生兴趣方向且有效助益成长的优质活动;创新成长评估机制,通过常规调研与专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动态把握学生成长需求,建立以学生获得感、能力成长度、社会贡献值为坐标的立体化评价体系;拓展教育生态边界,依托“乌马河”系列国赛等平台不断提升完满教育对外影响,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实践中,实现最大幅度成长,过一种幸福且完整的教育生活。

  书院部部长 李鹏鹏:书院作为社区共享与朋辈互动的新圈层,促进师生共同体打造,与新教育实验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将立足书院内涵建设,固本融新,重点聚焦学生关注,从“书院基础建设、专项效应深化、品牌生态打造”等方面深度打造“书香社区、书院课程体系建设”等十个书院专项行动,强化学生领导力培育,深化全生异科导师制对学生成长的浸润作用,营造教育即生活的家文化氛围,推动新教育理念在书院落地。

  通识教学部主任(远景学院院长) 张晶晶:通识教育将以“生命成长”为核心,以“跨界融合、知行合一”为行动纲领,践行“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为学科破界。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经典研读+思辨实践”双师双轨课程体系,依托《AI人工智能》必修课,融合科技智慧与人文底蕴,培育兼具理性思维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二为场景育人。冲破传统育人场所,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让教育随时随地浸润式发生,学生可以在艺术工坊里淬炼心灵之光,也可以在田间地头体味民生之艰,使教育真正扎根生活。通识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生命的唤醒。我们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行动,助力信院学子在跨界融合中发现天地之广,在躬身实践中书写人生之志,成长为心怀博雅、思接未来的完满的人。

  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 王旭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将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在招生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打破唯分数论,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生源质量。在就业指导中,依托就业创业服务基地打造沉浸式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空间和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讲座、活动、实践”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模式,结合“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组建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异科导师”构成的全员参与团队,形成四年不断线的全方位就业创业育人体系。为毕业生提供生涯教育、能力培训、政策推送、岗位推介、创业孵化、权益保障等一站式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有效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精准度和及时性,促进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就业创业指导育人新生态。

  竞技体育中心主任 王海文:竞技体育中心将进一步贯彻新教育实验理念在体育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探索创新,以“最体育的非体育大学”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依托兴趣养成化、民族传承化、项目体验化、竞训一体化、活动品牌化“五化育人”体系,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阳光心态,锻造学生抗压受挫的坚毅品质,淬炼学生团结协作的领导意识,让所有学生在体育课堂、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中实现“以体育人、淬炼精神、锻造人格”的目标。

  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李巍锦:艺术教育中心以“赋能、融合、突破”为核心理念,积极响应“新教育理念十大行动方案”,通过多维度的沉浸式美育体验与创造性表达,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创造力和人文情怀。积极探索新型艺术创作模式,打破传统艺术边界,融合科技、文化与社会元素,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实践平台,进一步深化品牌活动的影响力。不断优化师资力量,推动跨学科合作,构建开放、共享的学习生态,打造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通过“技、艺、道”三位一体的育人生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推动艺术教育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王龙:大数据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聚焦智慧教育与产教融合双核驱动,部署百亿参数DeepSeek大模型构建全链路智能教学引擎,融合企业级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构建虚实联动场景。通过AI实时分析学情数据实现“千人千面”个性化教学,运用工业物联网设备打造数字孪生实验室,支撑学生完成数据采集至智能决策的全流程实践。同步建设信创课程体系,基于国产化技术栈开设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等相关课程,创新“产业项目+AI代码助手+校企双师”培养模式,搭建覆盖数据治理、算法开发的多维实训平台,培育兼具数字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形成“技术赋能-教育反哺”的良性生态。

  智能工程学院院长 马艳娥:智能工程学院立足前沿科技领域,以智能制造与电子信息为双核驱动,积极探索并构建“AI+学科”的融合育人新范式。学院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将AI技术深度融入课程体系,通过虚实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打造沉浸式、多元化的智慧教学场景,搭建“企业级”项目实战平台,引导学生运用AI创新手段,全程参与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和优化,从而在实践中锤炼编程调试、系统集成的硬实力。同时,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算法优化等软实力,使学生在面对真实工程问题时能展现出从容不迫的风采,成长为契合行业未来需求的精英人才。

  淬炼·国际商学院院长 牛晋霞:淬炼·国际商学院以新教育理念为内核,融合商科特色,构建“知行合一、全人发展”模式:以商业案例驱动创新创业实战,整合跨学科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推行“企业+学业”双导师制,促进产教融合。全人教育中,学生通过商业实战案例、企业实习实践项目锤炼责任感,课程融入商业伦理与传统文化。技术赋能方面,AI模拟商业决策,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联动校企资源搭建实践闭环,教师通过参与企业实践迭代教学。塑造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情怀的商业人才,践行“教育成就完整的人”本质。

  电影评论中心主任 张婧:电影评论中心围绕“影评赋能+人文浸润”双螺旋结构美育模型,通过课堂教学、电影讲座、观影活动、特色影评训练营等活动,持续跟踪学生课堂+第二课堂学生的观影笔记、课堂作业、院线观影影评、训练营作品,记录其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的成长轨迹。多层次、多维度的创新教学,实现了艺术教育与现实需求的深度对接,也构建起包含认知拓展、情感升华、实践创新的三维培养体系,努力让学生成为有情感、有理想的大学生,培育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的电影评论,实现“打造中国大学生电影评论基地”的使命。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 尚美丽: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将以打造内陆应用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新高地为愿景,开展全员培训,增强教职员工对国际化的理解与参与;重点培育双语/全英教学课程,提升课程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力争2025年实现零的突破; 营造国际化校园环境,提升学生国际视野;争取来华留学资质,吸引优质留学生;推进本硕直通项目,培养国际化人才,助推高质量就业; 引进外教,开展国际游学;建设英文网站,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文:路艳珠 牛庆玲 宁书颖
 关于晋中信息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