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安培华学院:产教融合赋能学子,跨界成才由此起航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3月31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
|
近日,西安培华学院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三女生王琼受到网络热捧,三年来,她斩获16项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荣誉和8项校级荣誉,9门课程成绩突破95分,30余门课程成绩超90分,专业排名稳居前3%,被赞称为“学霸”“永动机少女”。

西安培华学院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三女生王琼被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王琼的成长之路是培华在校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针对“新文科”的新变革,学校按照“需求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引领、创新发展”的总要求,以适应市场与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OBE教育理念为抓手,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复合型人才。
破除壁垒讲融合,研判前沿动向
“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做好产教融合这篇大文章,面向市场和雇主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培华版‘双元制’教育,超前布局新兴学科专业,做好终身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服务”,西安培华学院举办人姜波理事长在全校2025年工作会上,这样说到。
在教育变革的时代浪潮中,西安培华学院以前瞻性视野主动求变,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之路。学校打破传统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构建起“新文科”协同育人的创新体系。通过整合人文学科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商科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知识架构。
学校密切关注行业前沿动态与市场需求变化,以此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定期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产业发展趋势,精准把握市场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确保教学与实际需求紧密对接。
以网络新媒体专业为例,传媒与设计学院新闻传媒系敏锐捕捉到网络电商与专业的契合点,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将AI赋能电商新媒体、AI驱动用户画像分析等内容融入相关课程,架通传播学与商学。另外,2024年以来,该校积极探索微专业建设,用一种灵活而精准的方式,回应社会需求、行业变化和学生发展的多重需求。现已面向全校学生尝试开设“网络新媒体剧作与制作”“数字化运营”“网络安全”等八个微专业。
发挥课堂主阵地,激活创新意识
课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学校构建了专业课第一课堂、红色实践第二课堂、社会服务第三课堂和线上学习第四课堂的四维立体育人课堂。其中第一课堂作为主导,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情境模拟、翻转课堂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多渠道考取1+x证书,提升入职砝码,扩充个人立足社会的敲门砖。
在课程设计上,按照“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教学过程系统化和真实项目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教师引进企业和社会的真实项目,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学习真理论、掌握真技能。与此同时,学校还大力鼓励师生共研共践科研项目,每年评选出20个校级科研育人优秀案例,要求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必须有学生参与。
学校还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课程的比重。每门课在开课计划中明确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打通毕业实习、专业实践、课程实践,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校内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实训实践基地,模拟真实的商业场景和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能力。同时,与2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外实习机会,校外企业家、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教育常态。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学生在户外开展手机摄影实训
在课堂之外,学校积极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学术讲座、学术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2024年,师生团队获批17项国家级大创项目、90项省级大创项目;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1859项,其中国家级992项、省级865项,获奖总人次3435人,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展露头角。
德技并重强担当,知行浑然一体
西安培华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教学内容求“新”、教育方法求“活”、绩效评价求“实”的建设原则,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教育内容巧妙融入知识点讲解中。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在这些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深刻体会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通过举办行走思政课、宏志助航计划、三下乡行万里路、红色筑梦之旅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拓宽筑牢“第二课堂”,赋能红色文化实践育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和影响力。2024年暑期,西安培华学院30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5000余名青年学子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广袤的祖国大地投身实践,学子们在“实践—感悟—反思—内化”的过程中,用脚步丈量山河,致敬热血青春,用实际行动践行“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青春誓言,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连续十年,学校举办姜维之班创建活动,激活育人活力
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引导学生在德技并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连续十年来,学校“姜维之班”创建抓住“班级团支部”这一基层抓手,围绕培养时代新人、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在“校风、学风、班风”等方面开展比学赶超、追赶超越的创建工程,形成“气象新、班风正、学风浓、校风好”良好氛围,增强思政育人的生命力,让学生在班团建设中获益,成长为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校企联手搭舞台,入学即准就业
姜波理事长在全校倡导“入学即准就业,毕业即入职”,妥善解决学生的出口一直是学校耕耘的重要板块。
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优质校企合作单位,与企业、协会学会、政府展开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科研合作平台,开发课程和教材。充分利用企业的行业前瞻性,截至目前已开发出校企共建课程150门,共建教材30门,推进华为ICT现代产业学院和生态商科产业学院等九个产业学院建设,本着开放办学的姿态,凝聚成强大育人合力。

学校联合企业,举办一年一度的求职真人秀大赛
全程精准化服务学生发展,学校构建了完善的实习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以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提升职业能力为中心,将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指导模式,重点打磨精品项目,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课堂教育、课外指导相融合,探索建立了全程化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同时,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与企业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通过“民办高校就业联盟”“宏志助航计划”等平台定期举办校园招聘会、双选会、企业宣讲会等就业帮扶活动,为学生和企业搭建直接沟通交流的平台。
学校还积极开展就业跟踪与反馈工作,定期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状况。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持续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形成就业工作闭环管理。经第三方调研反馈,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满意度均在97%以上,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同类高校前列。
西安培华学院通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构建了“新文科”协同育人体系,打破学科壁垒,优化课程设置,关注行业前沿,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激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注重品德与技术并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联合搭建广阔平台,为学生提供从入学到就业的全程精准指导与服务。这种模式不仅助力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在教育领域树立了民办高校产教融合的典范,为推动教育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
关于西安培华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