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信幸福的学生!彭鸿斌博士与体育教师代表研讨交流同筑教育梦想
http://www.huaue.com  2025年4月22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4月21日,中国新商科大学教育集团联席董事长彭鸿斌博士一行莅临晋中信息学院调研指导。下午15:50,在毣谷书院小羽毛故事巢举行的“新峰”竞技体育专题分享会上,彭鸿斌博士与学校竞技体育中心教师代表,二级学院团总支书记、体育指导教师等就学校特色体育项目育人成果展开研讨交流,共同探索体育育人新路径。


  改变:1%的短期跨越到100%的长效蓄能

  分享会上,竞技体育中心体育教研室的史晨老师以“改变:1%的短期跨越到100%的长效蓄能”为主题分享了他在体育健康测试中的教学心得。面对“谈体色变”的现状,史老师提出:校运动队的成绩荣誉是“面子”,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学校整体的体育文化氛围才是“里子”,我们既要顾好面子,更要做好里子。学校体质健康提升方案以1%的合格率增长为起点,开启了破局之路,体育教育从“体测达标”升维至“终身体育意识培育”。数管2203班学生李英硕从入学时体测成绩徘徊及格线,引体向上无法达到5个标准,经过一个学期的专项训练,最终实现了引体向上从0到23个的逆袭。更令人惊讶的是,曾经身体瘦弱体能不及格的他如今爱上了运动、健身,蜕变成为校橄榄球队主力前锋。


  让游泳普及:一年时间帮助学生“如鱼得水”

  就像董事长彭鸿斌所说:“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认识自己,热爱自己,改变自己,就像游泳一样,即使沉下去了,最终还是要仰起头来,继续向前。”学校坚持体育育人,推进游泳课堂改革,通过“定制化、个性化、系统化”教学,游泳达标率从2%跃升至93.9%,见证了无数学生从恐惧到突破、从“沉下去”到“仰起头”的成长蜕变。

  竞技体育中心游泳队教练常笑老师分享了在游泳课上关于勇气与成长的故事,学生小婷因初中时期的不愉快经历,对水产生了深度恐惧,甚至在课程初期连泳池边都不敢靠近。然而,在常老师持续三个月手把手地耐心引导下,终于,第五次上课时她主动下水学习。在游泳课最后一次考核中呛水仍坚持游完最后5米时她袒露了自己的心声:“我曾经以为自己永远无法战胜恐惧,但教练们让我相信,我可以。”


  九载淬炼:信院铁三队以青春热血铸就育人丰碑

  竞技体育中心铁人三项队教练李四四老师分享了铁三队员们用汗水和坚持书写的青春故事。2016年3月10日,信院铁人三项队以9人起航,历经九年从“零基础”到“百人军团”。学生从最初的听到铁人三项地惧怕,到真正热爱铁三,这背后是所有铁三人的共同努力。

  在2019年全国赛前二十天,铁三队队长高歌手部粉碎性骨折,面对身体的不适,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重整旗鼓,顶住了疼痛和压力,最终夺冠。2023年全国铁人三项A类级赛事中,队员王宇卓在极端天气和远超平常赛事距离的双重压力下,依旧选择踏上赛场,但在冲过终点线后晕倒,经过三十多分钟的输氧,他醒来之后第一句话便是问,“我有没有完成比赛,有没有通过终点”。听到确认的答案后,放心吃着教练递过来的香蕉,并说道:“这是我23年来吃过最好吃的香蕉。”铁三人的这些瞬间,让体育精神超越了竞技本身,它是伤痛中永不言弃的执着,是极限下超越自我的信仰。

  9年间,铁三队中共有23人考取了研究生,其中有7位同学因为在铁三队的经历成功跨专业考取了体育类专业的研究生。


  从零到全国第四:信院水球队以青春破浪书写体育育人新篇

  竞技体育中心水球队教练陈紫怡老师分享了一张优异的水球“答卷”,从零到全国第四,水球教会他们的不仅是竞技技巧,更是“不是如何赢,而是如何一起赢、一起输、一起笑着从头再来。”的团队精神。这支从零起步的队伍,用两年时间完成了“被质疑”到“被期待”的逆袭,其背后是学校“完满教育”理念的又一个生动实践。

  作为一支2023年10月刚刚组建的队伍,学员全部零基础,训练场地不达标,他们的目标是参加来年6月的全国赛事并且拿到名次,对于水球队来说,这样的挑战是空前的。而在首次出征的2024年全国大学生水球锦标赛中,晋中信息学院水球男队和女队分别斩获了全国第四的好成绩,4名队员获“优秀运动员”,7名队员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让非专业运动员的体育生涯从此有了新的注脚。


  以体育人,以包容立魂,打造“中国高校橄榄球圣地”特色体育品牌

  “我们学校的美式橄榄球场在全国高校中独此一份,在全国来说也是最专业、最标准的”。竞技体育中心橄榄球队教练李玉博老师在分享中表示:学校橄榄球项目从零起步,斥巨资打造全国高校首个标准美式橄榄球场,并聘请了专业教练,在今年3月29日的“乌马河碗”橄榄球联盟成立仪式上,就连北京旋风橄榄球队(全国冠军)队长在实地体验后都惊叹:“晋中信息学院的橄榄球场在全国都是顶尖的!”学校在体育育人方面的突破性创举,不仅为校队的专业训练提供了场地设备保障,更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一张亮眼“名片”。李老师在分享中特别提到了一位同学——橄榄球队队员亢儒玺的故事。曾因体型而自卑畏缩不前的他,在课堂上被教练直接“拎”到队伍前,并鼓励他,“橄榄球这项运动的包容度非常强,你的体型和这项运动就是绝配!”短短数月,亢儒玺从“运动绝缘体”蜕变成为球队主力,更是带动十余名和他体型相似的同学加入球队,并在比赛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观云登山社:跨越自然边界,支持并鼓励学生勇敢探索无限可能

  山风掠过少年肩头,竞技体育中心营地教育中心李俊博老师的故事在十四载教育耕耘中悄然生长。李老师在分享中谈到,自2011年入职以来,他始终秉持初心,做自己喜欢的事,以亲身经历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成长。李老师的这些想法也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他和教练员们组建社团,打造学习基地,购置专业设备,开展系统的室内外课程,带领学生学习皮划艇、桨板,组织学生徒步、爬山、骑行,打卡太行山、五台山、凤凰山……始终坚持“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初衷,真正地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体魄和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登山社的组建发展过程中,李老师不仅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和技能提升,更强调“带着脑子出去,带着东西回来”,他与创意写作中心、新闻采访与写作学院、品牌营销与新闻中心等部门密切联动,为登山社的同学开设写作、摄影摄像专项课程,鼓励同学们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并通过社团的公众号分享给更多人。




  倾听了6位体育教师代表分享的体育案例故事、工作举措规划后,彭鸿斌博士对大家在“以体育人”方面的实践探索表示肯定与赞许。他再次详细阐述并重申了学校的办学愿景、教育理念,彭鸿斌博士谈道:“学校的办学使命和愿景是给普通家庭的孩子一个精英教育的机会。学校的教育理念是构建学术、艺术、体育的三维育人体系。我们所做的教育是对学生过去的补课,是对他们未来的引导。在教育这张桌上,体育、艺术是主菜而不是配菜,是主菜中的头牌。我们已经做到了最体育的非体育大学,未来,我们要持续把队伍做到最大、做得更专业、更极致。”


  彭鸿斌博士鼓励老师们用热爱和热情去点燃教育的火苗,去实现共同的梦想,“希望我们的教练、老师都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带着学生一起做,让我们的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身体,锻炼自己的精神,挑战自己的极限,最终触碰全新的自己。”

  文:路艳珠 牛庆玲 宁书颖 左木雨
 关于晋中信息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