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欧亚学院举办2025纪念彼得·德鲁克青年论坛,共议博雅教育与青年未来
http://www.huaue.com  2025年5月23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青年应如何借鉴企业管理思维来系统规划个人成长路径?如何在时代变革中激发青年的创造力并承担社会责任?从校园到职场,如何践行德鲁克倡导的“卓有成效”?


           2025纪念彼得·德鲁克青年论坛现场

  5月17日,西安欧亚学院与机械工业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人文之光:博雅教育与青年未来——2025纪念彼得·德鲁克青年论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论坛邀请学界权威、企业领袖及青年代表,通过主题演讲、青年TED分享、圆桌论坛等形式,探索德鲁克思想在领导力培养与创新实践中的核心价值,助力青年构建“德鲁克心智”,以德鲁克的智慧为指引,探索更有意义的成长路径。


             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致辞

  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在致辞中谈到德鲁克思想对学校发展的深远影响。他认为,学校的使命在于为学生创造价值。西安欧亚学院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与生活质量,尤其是社会交往质量。学校通过社区制、社团活动与跨专业学习项目等,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社会交往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他强调,学校的设计与管理应注重外部贡献,以德鲁克的管理理念为指引,关注学生的终身需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支持。胡建波鼓励青年学生热爱德鲁克社区与书籍,从德鲁克的智慧中汲取力量,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常务副社长佘广致辞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常务副社长佘广在致辞中回顾了德鲁克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对个人与行业的深远影响。他说,德鲁克著作不仅创造了商业图书的销售奇迹,其管理思想也为机工社的发展注入活力。德鲁克“贡献思维”与“成果导向”的管理定义,始终是连接同频者的精神纽带。西安欧亚学院建立德鲁克书房、德鲁克青年社区等文化地标,与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相呼应,也彰显了德鲁克思想的当代价值。

  主旨演讲

  李翔:一个旁观者的奇妙旅程


   《详谈》丛书作者、纪录片《激流时代》与播客“高能量”主理人李翔

  《详谈》丛书作者、纪录片《激流时代》与播客“高能量”主理人李翔分享了他对德鲁克“旁观者”理念的深刻理解:“旁观者”能以冷静和全局视角洞察世界,提供独特思考。

  结合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李翔与青年们分享了三点启示:首先是“明确独特贡献”,聚焦于只有自己才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其次是“让长板更长”,专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而非试图弥补所有短板;最后是“创造价值而非追逐成功”,将精力放在为用户和社会创造价值上,而非单纯追求物质回报或名声。

  李翔借用德鲁克的名言“你想要得到什么东西,最好的方式是把自己变成能配得上这个东西的人”,鼓励青年学子思考自己的独特贡献,不焦虑于短期成功,要追求长期价值创造。

  刘蟾:批判世界的不足,容忍社会的缺陷


         青年作家、书法家、《中国书房》丛刊主编刘蟾

  青年作家、书法家、《中国书房》丛刊主编刘蟾在分享中指出,青年人应当保持一定的批判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正是创新的内在动力。他也强调要理性接纳现实的不完美,在现有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推动改变。

  刘蟾特别提出三个重要的思维工具:明确概念定义、挖掘问题本质、反思预设前提。他认为,这些方法能够帮助青年人厘清复杂现实中的关键问题。同时,他还提出面对复杂问题时,清晰界定概念、深入挖掘背后的共性规律以及反思问题预设前提的重要性。基于这些方法,青年人能够培养更清晰的思维方式,从而更有效地应对现实挑战。

  谢扬:AI时代的青年创新与创业


               Authing创始人谢扬

  Authing创始人谢扬分享了其对创新与创业的深刻见解。创业者须具备使命感,成功企业家皆因强烈使命感而克服困难。他强调,创新是企业家的核心职能,有效创新则需要系统性思考。

  在谢扬看来,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对他的创业实践有重要指导:目标管理帮助企业明确方向;创新精神推动持续进步;重视知识工作者,亲力亲为招聘顶尖人才;长期主义确保企业稳定发展;社会责任感促使他致力于通过科技提升生活品质、减少工作时间、拉平不公平底线。

  谢扬在分享中鼓励青年在创业中坚持使命,关注AI在行业中的应用、坚持目标管理、培养创造者思维,结合德鲁克思想,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环节,胡建波、李翔、刘蟾、谢扬以及陕建股份副总经理、陕建二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宏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经管图书第一事业部策划编辑白婕,共同就通识教育、德鲁克思想以及数字时代青年领导力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通识教育在AI时代下的重要性: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识教育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变得更加重要。通识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情感教育和实践技能。

  跨学科知识与专业深耕的平衡:创新往往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融合,青年应该在专业基础上保持开放心态,深耕专业的同时,具备跨学科视野,积极探索跨学科知识。

  青年领袖的培养:青年领袖的培养需要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学校应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实践,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青年能够在大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年发声

  青年TED演讲环节,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西安欧亚学院等高校的8位青年演讲者,围绕管理学在现代社会的实践应用展开精彩分享。他们或直面时代焦虑,或破解成长迷思,或重构管理范式,以鲜活的案例和深刻的思考,共同演绎了德鲁克思想在新世代语境下的全新生命力。

  应对时代挑战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焦虑与不确定性成为青年成长的共同课题。


              西安交通大学李雨航同学

  西安交通大学李雨航同学以《让管理学成为治愈时代焦虑的处方》为题,尝试剖析“35岁危机”与“情绪内耗”的根源,提出德鲁克思想的三剂良药——使命重塑、制度温感、技术向善,呼吁构建“不完美的治愈共同体”。


              北京师范大学范黎光同学

  北京师范大学范黎光同学则从宏观视角解读《穿越不确定性时代》,强调“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引导青年以企业家精神主动破局。


             西安交通大学孙婧怡同学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孙婧怡同学选择聚焦碎片化时代的个体困境,通过德鲁克的时间管理法则与“贡献思维”,为Z世代提供从混沌中重构人生的路径。

  青年自我管理

  AI时代的青年如何以目标管理实现个人突破与效能跃升?


               南京大学胡陈红同学

  南京大学胡陈红同学以博士生群体为例,在《以终为始,知行合一》演讲中拆解德鲁克目标管理的黄金链条——从明确使命到自我控制,指出“建大教堂的石匠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南京大学陈嘉茜同学

  同样来自南京大学的陈嘉茜同学在《数智时代的自我管理》中直面AI挑战,提出“与AI共舞”的策略:发挥人际沟通、创造性思维等人类独特优势,做自己人生的CEO。


              西安欧亚学院王雨竹同学

  西安欧亚学院王雨竹同学则以小镇青年逆袭的亲身经历,诠释《破茧》背后的德鲁克智慧:系统化创新比天赋更重要,管理是“让人性之光照进组织”。

  这些同学直击青年痛点,将管理学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成长指南。

  管理范式革新

  当传统管理遇上Z世代和新技术,如何重构有效性?青年演讲者们共同描绘了未来管理的图景:从权威控制到节点领导,从职业阶梯到终身探索,为组织变革注入青年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王梅遵同学

  北京师范大学王梅遵同学在《当德鲁克遇上Z世代》中提出,用意义对齐替代机械指标,例如“让100个用户的声音被听到”比完成拜访量更有价值。


              西安欧亚学院刘博文同学

  西安欧亚学院刘博文同学则通过实习故事《管理灵犀》,生动展现了德鲁克“行动创造未来”的落地场景——从社团历练到企业实践,审辩式思维与担责精神成为破局关键。


              参与论坛的嘉宾和观众合影

  管理求效,教育求变,青年求新。德鲁克的经典理论、教育者的深刻洞察与青年学子的创新实践共同交织在这场跨越管理学、教育学与青年实践的对话中。

  正如德鲁克所言:“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它。”本次论坛既深化理论探讨,又推动实践创新,见证了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当代演绎与青年群体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的具体成果。
 关于西安欧亚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