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在北京大学学强基 | 生命万殊之妙,科研钻坚仰高 |
http://www.huaue.com 2024年4月21日 来源:北京大学招生办 |
|
编 者 按
怀揣学科梦想与科研热情,他们在“强基计划”的指引下从燕园起航。沉潜精微,突破前卫,基础学科的奥妙尽显无疑。求学问道,亲炙名贤,科研交流的魅力回味无穷。“强基”四年,他们在北大尽显身手,迅速成长,无论是学院生活、日常课程,还是师生交流、个性发展,都有精彩纷呈。听听“我在北大学强基”的故事,直击最一手的“强基”体验。
01 得天独厚,全面发展:学院的专属支持
姓名:陈佳璐
年级:生态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
在大一时,学院就开设了track入门课程,专门邀请了各位PI(学科研究员)来介绍自己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对初入生科的强基同学深入了解科研方向、探索自己的科研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我所在的生态学与演化生物学track还组织了强基书院讨论课,以小组为单位对track内各位PI的论文进行讲解和讨论,既提升了大家的文献阅读和汇报能力,也以此为契机,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了各实验室的科研细节。无论未来是国内保研还是出国深造,对于生科专业的同学来说,科研实践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院在科研方面的引导就显得弥足珍贵。
除此以外,在大二、大三学年,有志于科研深造的同学也可以选择加入“生命科学强化挑战班”,在其中接受进一步的科研训练,如文献分享、年会汇报、墙报展示等,这些都是科研中的必经之路。
在临近升学季时,学院还会召开升学分享会,邀请往年保研、出国的学长学姐前来分享经验,帮助大家尽可能顺利地度过升学季。学院还多次开展传达、解读强基政策的年级会,为强基同学答疑解惑。
学院的等级制改革也为同学们的科研发展提供了助力,大家不必为成绩再付出过多的时间,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科研兴趣方向的探索、对科研技能的锻炼和对科研经验的积累上,这有利于大家将精力放到真正重要的地方,无论对大家的升学深造或是更长远的发展都无疑是有利的。
02 学科琳琅,书海浩渺:最难忘的专业课
姓名:贾维宸
年级:生物信息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
我是贾维宸,有幸于2021年通过强基计划叩开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门,现已是一名大三的本科生。我们学院的老师们常言,无论是强基生还是高考生、竞赛生,都可以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实验室科研训练等方式去探寻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去尝试自己未来愿意为之深耕的领域。
学院为我们精心设置了丰富多样的特色课程,其中不乏生物学学习所必需的实验与实践环节。在众多课程中,有一门课令我尤为难忘,那就是“扫描电镜下的美育实践”。随着等级制改革的试行,课程成绩逐渐被淡化,于是在这门课上,我打算挑战一些困难的样品进行拍摄并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处理。
在老师们的鼓励下,我与王宇同学共同查阅文献,确定了拍摄雌蕊和花粉相互结合的主题。最后我们顺利完成了拍摄任务,并将作品投递至国内各大电子摄影比赛,荣获了RMC电子显微摄影比赛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二等奖等好成绩。在2023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中,我们荣幸地领取了奖励。课程报告时,孟世勇老师对我们的拍摄成果表示感兴趣,并在后续指导我们完成了相关论文的写作,目前该论文正在投稿中。
回首这段时光,我深感强基计划不仅圆了我的北大梦,更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天空去展翅翱翔。在学院里,老师们用他们的智慧与热情为我们指点迷津,为我们的学术之路保驾护航;更为重要的是,强基计划体系下的学院课程设置和针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不仅帮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更增添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为未来的学术生涯、工作乃至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录:
参赛作品:获得第十四届中国电子显微摄影大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作者:贾维宸 王宇
参赛图:《雌蕊之吻》
拍摄时间:2023/5/23
样品类型:生物样品(雌蕊为主),质地较软
制作方法:取样—>醛类固定液 FAA—>缓冲液PB漂洗三次—>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0%乙醇—>100%乙醇三次—>临界点干燥2h—>装台粘样—>离子溅射镀膜—>拍照
仪器型号:ZEISS Gemini360型号电镜,参数见图片最下面一行
拍摄样品为兰花矢车菊(Cyanus segetum)雌蕊样品,同时幸运地拍到了雌蕊上的花粉,蓝色的为雌蕊,而雌蕊上黄色的咖啡豆一样的物体是花粉,雌蕊两半对称开裂好似人的嘴一样,和花粉“亲密”接触促进花粉管萌发,孕育出新的生命。一方面,这种雌蕊和花粉相互作用是在同一科下是高度保守的,菊科很多植物有类似结构,这一显微摄影具有很大分类学、演化学意义;另一方面,植物的雌蕊和花粉也可以像动物一样亲吻,仿佛在传达爱意,孕育新的生命,十分浪漫。
未上伪彩图片:
姓名:谢雨路阳
年级:生物科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
作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强基生,我深深感受到学院注重学生扎实基础和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理念。在两年的学习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门专业课是大二上半学期的“生物化学”课程。该课程为全英文授课,也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门比较难、比较“硬”的专业课,在初期我甚至会对这门课有所焦虑和畏惧。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我逐渐发现这门课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也在课上收获了很多,最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该课程全程使用英文,包括课堂讲授、课件、作业和考试,我一开始会担心能否听懂和看懂老师教授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有些地方听不太懂、很多专业词汇没有接触过的情况。然而,这一情况是可以通过课后及时补充和复习来解决的,课后再过一遍课件,解决课上遗留的问题,也能够促进我们更好地掌握课程的相关知识。
此外,全英文授课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在此后遇到相关知识不再需要在脑海里把中文和英文做一遍翻译转换了,第一遍学习时就使用英文能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不同的概念,相关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也对日后的学习和科研大有益处。
“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涉及的物质、代谢途径非常多、非常细节,但又需要我们最后把所有知识串成一个整体框架。虽然课程的难度也会给我的学习带来阻力,但同时也会促使我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门专业课上,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同时,期末考试cheating paper(可以带入考场的一张A4纸)的设置也能让我抓住学习的重点,更多地关注各个代谢过程的机制和关联,而不是死抠一些细节。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课程部分是一个论文形式的小组作业,要求我们选择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内容写一篇综述以及据此做上台汇报。通过这项作业,我们能够深入地去了解生化领域一些重大的发现和进展,锻炼英文写作和汇报、小组协作和团结互助的能力。
总的来讲,“生物化学”这门课让我开始逐渐了解怎样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也让我对自己所在的专业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非常感谢学院的课程设计以及老师们的耐心教导,让我们能够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03 深稽博考,研精覃思:本科生的学术科研
姓名:梁雅琳
年级:生物科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
强基计划非常适合有志于基础科学研究,特别是有志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同学报名。生命科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仅仅通过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特别需要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强基计划强调本博贯通培养,这与生命科学这个学科的特性是很契合的。
为鼓励同学们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学院开设了一系列科研相关的课程,如大一时的研究前沿课,依据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分班,每班邀请相应领域的PI来介绍其实验室所进行的研究课题和前沿的研究进展;还有科研实践课,同学们在进入实验室进行一年以上的科研训练后,就可以申请科研实践答辩,通过后就可以获得实践学分;此外还有学校的本科生科研项目。以我为例,我在大二的寒假加入了实验室,申请了本科生科研项目,进行去泛素化酶USPX翻译后修饰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通过研究,我对于蛋白质的泛素化、细胞周期乃至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领域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生科院试行了绩点改革政策,将专业课改为等级制评价。这个政策的初衷也是减轻大家在专业课上的过度“内卷”,让大家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参与科研,这与强基计划也是一脉相承的。
04 未名年华,鹏霄万里:燕园四载与无限未来
姓名:张昊宁
年级:生物科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
在学习方面,生科院丰富的课程设置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必备的生物基础知识外,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的课程都植入了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这些课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数理基础,使我能够自由地选择未来科研道路,帮助我更好地入手某一专业领域。学院还安排了诸多英文授课课程,现在看来,对于科研大有裨益。
此外,近两年等级制的推出和试行缓解了我在学业上的压力,加上大三下半学期课程减少,让我能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参与科研,尽可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总体而言,我认为生物专业很多时候要求我们在学习上广泛,在科研中深入,尽管许多知识在考试过后大都被遗忘,但留下的大致印象也对我们有不小的帮助。
在生活方面,很大程度上要感谢院学生会、院团委和学工办老师的精心策划与付出,使得我在生科院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多彩。有辅助学习丰富技能的有趣课程、有放松身心纵情欢乐的联欢晚会、也有强身健体的体育赛事。除此以外,生科院的人文关怀我认为也是十分突出的,比如129活动时候的慰问,以及疫情时期的物资发放,学院上下齐心关注同学们的生活水平。总之这三年我过得还蛮开心的,结交了许许多多优秀可爱的朋友。
|
关于北京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