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大学学强基 | 探文籍幽微,传中华文明
http://www.huaue.com  2024年4月26日  来源:北京大学

  编 者 按

  怀揣学科梦想与科研热情,他们在“强基计划”的指引下从燕园起航。沉潜精微,突破前卫,基础学科的奥妙尽显无疑。求学问道,亲炙名贤,科研交流的魅力回味无穷。“强基”四年,他们在北大尽显身手,迅速成长,无论是学院生活、日常课程,还是师生交流、个性发展,都有精彩纷呈。听听“我在北大学强基”的故事,直击最一手的“强基”体验。

  01  得天独厚,全面发展:院系的专属支持

  姓名:万鸿书

  年级: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本科生

  2020年高考结束后,我通过强基计划进入了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在看似无休止的忙碌和焦虑中,本科四年的时光匆匆而逝。现在看来,当初的选择或许有些冒险,但我并不后悔。正是这一项目,让我不断挑战、突破自我,并结识了很多可敬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学习上,中文系为强基同学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覆盖古文字、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和古代文学等方向,引导我初入中国古典学研究之门。

  具体而言,系里为同学们单独配备导师,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添不少专业课。这类课主要涉及小学、经典文献和出土文献,如《文字学》《古文字学概要》《音韵学》《<说文解字>概论》《<左传>导读》《战国简研读》等,让我学习到文字、音韵、训诂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提升自己阅读古籍的能力。

  此外,系里还定期组织古文字学系列讲座,购入古文字学的专业书籍;老师们也会主动提供与学术研究相关的电子资源,或组织读书会,如《说文解字注》的点读。

  总之,作为一名初学者,强基计划让我在学术视野、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为未来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生活上,中文系的强基班氛围良好,无论是师生间还是同学间关系都比较融洽。班主任李宗焜老师多次组织各类聚餐和茶会,为大家提供沟通、谈心的机会。每逢新年,李老师还会分发自制的贺年卡,为同学们送温暖。另外,班级也建有自己的微信群,不时会有各种交流、互动。

  未来,在研究生阶段,我选择在中国古代文学这一具体方向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同时继续夯实自己在中国古典学研究方面的基础,希望尝试将古代文学和古文字、出土文献的研究相结合。

  02  深稽博考,研精覃思:本科生的学术科研

  姓名:郑辰

  年级: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本科生

  低年级的时候,我没有一定要做学术的志向,也没有确定的兴趣方向,大体是在语言学、文字学之间摇摆。最开始的学术经历都是语言学(并且都涉及语言接触)相关的,最终确定古文字方向的兴趣则是在大三第一学期,在课堂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我感到古文字似乎比语言学更有意思,于是最终决定了深耕古文字学。

  此后的学习中,我开始有意识地采取出土文献的视角思考各门课程所关注的相关问题,和同学交流并尝试写作,以及旁听历史、考古方面的相关课程。大四保研结束之后,我们开始参与教研室领办的出土文献读书会,在老师指导下轮流领读、集体研讨,跟自己乱读比起来,对各篇文献的讨论更体系化、更细致,研究问题也更有章法,应该是目前为止对我帮助最大的非课程的活动了。

  回顾这个逐渐“入坑”学术的经历,大致是通过基础性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字学、古文字学,以及系列讲座课)对学术有了基本的兴趣,然后在老师们的热情帮助下克服外部障碍,能够相对专心地保持探究和思考,同时依托相关资源(包括课程、师资、开发成熟的调查点,乃至数据库等)得以掌握基础研究方法、了解重要学术议题,最终走上了继续学习的道路的。

  03  未名年华,鹏霄万里:燕园四载与无限未来

  姓名:孙艺欣

  年级: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本科生

  时光飞逝,我作为第一届强基生,也到了快毕业的时候。刚入学时,李宗焜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强基班第一课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老师在课上提出的“闻建自修,分分己获”一直是我四年来学习专业知识的勉励。

  中文系针对各个年级的知识水平,为强基生开设了多样的古文字学专业课程。大一时开设的古文字学系列讲座上,各位老师透过不同的主题,向我们展示了学习、研究古文字学的诸多领域、视角;大二大三,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课程设置也更加注重专业性,有强基生新开设的“古文字学概要”、“《说文解字》概论”等课程,也有在原有专业课基础上、结合强基古文字专业的特点进行升级的“文字学”、“音韵学”等课程,让我更深刻认识到古文字与音韵学、训诂学等领域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通过这些课程,我确定了对汉语史专业的兴趣。大三开始,李宗焜老师还会带领强基同学一起点读《说文解字》段注,也使我受益良多。

  四年来强基古文字专业的学习,并未束缚我对中文系各个专业的探索,而是让我更全面地认识了各个专业,也为我打下了古文字的基础,拓宽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性。

  04  学科琳琅,书海浩渺:难忘的暑期实习

  姓名:吴雨睿

  年级: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本科生

  我是中文系第一届古文字方向的强基生。

  大一入学时,系里为每两位强基同学分配了一位“三古”方向的学业导师。在学业、生活、未来规划上,我们可以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强基班也会组织一些聚餐交流的活动。

  在课程体系方面,我们有“文字学”“古文字学概要”“《说文解字》概论”等古文字的基础课,后来又新开设了战国简、金文、甲骨等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各类出土文献材料,对古文字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系里举办的古文字系列讲座,让我们领略到大师们的风采,强基的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到讲座的各项工作当中。

  学习古文字,停留于文字的表层还远远不够,北大中文系完整的学科建制和高质量的学术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丰富的语言学、文献学课程,拓宽了我们的眼界和知识面,给我们打好了各方面的基础。总的说来,我们的培养方案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兴趣选修自己想学的课程。

  在大三,我参加了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实习。我们实地考察了敦煌壁画、商周青铜器及诸多遗址古迹,大家一起尝试着用文献学的视角切入,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也接触到了历史、考古等学科的方法,对材料间的关联、物质属性和出土环境的意义、如何多角度地采集信息和研究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次难忘的旅途中,同学们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结,并纷纷表示想做出好的改变。

  回想起四年前,强基和刚刚迈入北大的我们一样,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努力探寻自己的道路。去年九月,“古文字学教研室”正式成立,这让已经大四的我更增添了归属感。老师说,更加完备的培养体系即将出炉,我对此充满期待,相信北大古文字会越来越好。

 关于北京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