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扬时代风帆 育卓越人才
http://www.huaue.com  2017年12月10日  来源: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12月9日盐城讯(张军 刘煜)有着“苏北小清华”美誉的盐城工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和特色化”的办学理念,探寻出一条面向地方产业的“校地联合、产教融合、知行耦合”人才培养新路径,得到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同和用人单位、社会的广泛赞誉。

  作为盐城工学院二级学院的电气工程学院,近年来抓住地方支柱产业转型的机遇,瞄准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力度,在调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课程、师资、硬件设施等方面不断提升,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广阔舞台。

  2016年,电气工程学院年底就业率达99.36%,其中包括45位同学考入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

  奖项纷沓彰显教学改革卓越成效

  11月初,在由江苏省自动化协会发起,省教育厅和省科协指导和主办的省内最具影响的机器人竞赛中,盐城工学院电气学院参赛队与全省92所高校700多支队伍同台竞技,在交通/物流机器人竞赛项目中获得季军,在交通/物流机器人、安防/武术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竞赛项目中获得四个三等奖。

  11月12日,第九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落下帷幕,由电气学院顾春雷、王银杰、段小汇等担任指导教师,王辉、袁政两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在竞赛中一路高歌,最终荣获大赛特等奖和建筑电气设计单项二等奖。该竞赛是由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一项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技能大赛,竞争激烈,奖牌含金量颇高。

  “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工程类竞赛之一,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仿真学会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是针对智能制造发展所需的技术及创新人才进行培养及选拔的学生竞赛。赛项涉及逻辑控制、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工业通讯、硬件研发及产品设计等领域,针对应用型、设计型、研发型及创新型等高端人才进行培养和引导。连续三年参赛的电气工程学院表现不俗,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5年,由电气工程学院杨晓冬老师指导,吴沁峰、贾铜德、柴瑞3位同学组成的参赛队伍,一路过关斩将进入总决赛,夺得江苏省唯一的一等奖。最终进入全国总决赛获一等奖。

  2016年,自动化专业王明凯、傅子翀、毛华英等三位同学组成的“E-home”队,蔡小银、赵萍萍、赵昊三位同学组成的“fighting”队,在徐顺清、陈丽兵老师的指导下,从全国230余所高校2000余支报名队伍中脱颖而出,经过华东区选拔后进入全国总决赛,分别获得全国二等奖和三等奖。

  今年8月,孟祥琳、顾晓飞、孙长伟等3位同学组成的“让自动飞”队,在徐顺清、蒋冬梅老师的指导下,以江苏省分赛区特等奖的成绩参加总决赛,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

  其实这样的大奖还有很多,纵观这些含金量颇高的获奖项目,不难发现,无论是“自动化”、“智能制造”还是“机器人”表述的都是相同的概念,都紧扣着时代的脉搏,引领着未来工业智能化前进的方向。

  “如何做好对学生的培养和引导的,最直接的体现之一就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条件的提升上。”对于频频获奖,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何坚强教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苦练内功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电气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工作,按照“拓宽基础、强化应用、重视实践、整体优化”原则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为了适应江苏沿海大开发国家战略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战略、江苏地方的风电、光伏及新能源汽车、新兴建材行业、新兴环保装备行业、智能建筑行业等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探索,学院制定了“124”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条主线”即以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二个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四个模块”即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形成了以通识课程模块、专业模块、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和集中实践模块的培养方案。

  为了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大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设立创新学分、设立创新基金、举办学科竞赛、吸收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措施,每学期都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注重教学过程,采用课堂讨论、团队合作完成计划书、课外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综合考核,充分利用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综合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与科研动手能力。

  与此同时,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提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学院与西门子公司、美国TI公司合作、国家风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共建基础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平台,与华锐风电、金风科技、许继集团等2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训及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内修外联倾力打造优秀师资团队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2人,40岁以下的有45人,看似年轻,其实个个都不简单。72人的师资队伍中,博士21人、硕士47人。

  近年来,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学院对新教师开展以教学业务、教学能力和取得主讲教师资格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严把教师开课关,开设新课程的教师必须通过试讲;围绕课程群建立课程团队,安排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让青年教师担任助教;组织的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使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达到生产一线的水平,为学院的课程体系的开发积累经验。

  学院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课程教学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各专业系、课程组、实验中心经常交流研讨教学方法改革,组织观摩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扩大优秀教学方法的辐射范围。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推进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专业和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016年,校级教研项目申报并获批5项,校级教研项目结题共5项,课程专项建设项目结题2项,教学方法改革专项结题2项,通识选修课程建设结题2项,结题率达100%。申报省教研项目1项,发表教研论文7篇,其中SCD期刊发表1篇。主干课程网站完成率达100%,省重点教材立项1部,启动“十三五”规划教材15部。

  在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学院引入先进的国际工程教育理念,与西门子公司全面合作构建战略联盟,搭建实践教学及科研平台,实施西门子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与美国TI公司共建先进实验室,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波兰格但斯克工业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赴进修访问讲学、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人才。目前,通过学院组织和职能部门的指导,共有40多名同学顺利出国进修和学习,有的已经在读博士,他们的未来值得期待。

  不久前,一项学院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显示:认为专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符合度是93%,对自身发展的满意度达92%;在用人单位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对专业的教学质量与培养方向满意率88%。在承担工作能力方面,独立承担业务、技术项目,独立对部门的工作流程进行管理满意率达85%。

  谈起未来的发展,何坚强说:“贴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校企深度合作,开展教学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搭建教科研平台,开展协同创新,提升大学育人的科技含量;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何坚强认为,只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科应用型人才,这也是“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出路所在。
 关于盐城工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