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举办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发布会
http://www.huaue.com  2024年7月22日  来源:吉林大学

    7月20日,吉林大学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发布会在中心校区鼎新图书馆举行。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蔡立东,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胡事民出席并为王湘浩人工智能虚拟教研室揭牌。发布会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杨博主持。

  蔡立东指出,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全新挑战和机遇,推动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重塑学校教学形态。高等教育作为教育龙头,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全面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积极主动拥抱智能时代。吉林大学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拓荒者,要把我们历史发展中取得的成果巩固好,把先辈们积淀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要坚持科研反哺教学,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工智能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上,持续推进教学场景创新,加快科学智能创新生态构建,打赢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模式改革的大会战。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空间无限、大有可为。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和智能化、泛在化的未来学校。希望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于人工智能的学习与实践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推动技术创新、引领教育变革、赓续人类文明作出吉大人的新的更大的贡献。

  胡事民院士分享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相关思考并介绍了清华大学的经验。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了教育的内涵和形态,为教育变革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动力引擎。一是人才培养的理念发生重大变化,我们的教育教学如何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要求是必须回答的大考。二是教学课程体系发生重大变化,人工智能的兴起必然需要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维度向人工智能倾斜,但高校不能忽视对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学过程发生重大变化,人工智能助手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在知识问答、作业评判、教学评估等方面实现赋能。胡事民强调,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既要注重AI领域基础问题研究,又要发挥赋能其他交叉学科的作用,要面向全校开设编程零基础入门课程,做到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通识课与拓展课相衔接,使大学生在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素养的同时,有效提升利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务处处长王庆丰介绍了吉林大学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工作方案。他表示,在人工智能全方位建构教育新范式的趋势下,吉林大学设计了“1+1”双平台引擎和“1+N+X”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双平台引擎由王湘浩人工智能虚拟教研室与AI教学虚拟实验室这两个平台构成,旨在汇聚校内外的优秀师资力量,推进各学科专业拥抱人工智能,共同开展人工智能的教学和研究,实现对课程的评估与改进。未来,吉林大学将积极探索AI智能体的应用,以共享的学科资源数据为基础,训练自己的学科大模型,串联学科工具,构建各个场景下的教学智能体,不断革新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教学模式,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

  发布会上,全体人员集体观看了吉林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宣传片。宣传片追溯了以王湘浩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率先在国内擎起人工智能研究大旗的光辉历史,奠定了吉林大学成为国内最早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单位的学术地位。

  为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吉林大学以王湘浩院士命名,成立了“王湘浩人工智能虚拟教研室”。在全体人员的见证下,蔡立东和胡事民共同为王湘浩人工智能虚拟教研室揭牌。

  据悉,吉林大学将在今年秋季学期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按照循序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在原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有序迭代,并逐步向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深度拓展,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涵养大学生的人工智能素质。

  党委宣传部、教务处、人力资源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数学、物理、通信、电子、生命、基础医学、汽车、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公共计算机教学与研究中心等教学单位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长、副主任、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发布会。
 关于吉林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