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胸怀世界,做全面发展的北外人——贾文键校长在北京外国语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http://www.huaue.com  2024年9月10日  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尊敬的博科娃女士,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同事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金风送爽、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3070名同学,以及来自58个国家的221名留学生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启你们人生新的篇章!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王定华书记和全体教职员工,向新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Welcome to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同时,向家长朋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对北外的信任!

  同学们,北外是座充满活力、拥有光荣历史的学府,生于反法西斯战争的烽火,成于新中国创业的磨砺,兴于改革开放的春天,一砖一瓦承载着时间的印记,一草一木皆是时间浸染的风华。当你们迈入了理想中的北外校园,就已经开启了“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新的人生阶段。

  同学们,北外建校83年来,秉持“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崇高信念,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外交外事外语教育人才,为世界贡献了一批又一批文明交流的使者。就在今年暑假,我和同事们到用人单位调研,我们高兴地获知,在我国183个建交国家中,64位现任大使是亲爱的北外校友,是从这个校园走出的你们的学长!

  回顾峥嵘岁月,我们深感自豪;展望美好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今年8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我校在原有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基础上,新增区域国别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翻译四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迎来了学校学科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这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为新同学们未来的学业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可以说是学校送给你们的学术大礼包!

  今天,你们以北外为自豪;明天,北外以你们为骄傲!愿你们珍惜在北外的时光,萤窗万卷,强健体魄,笃行致远!在这样一个美好和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教师,校长,也作为曾在1985年和你们一样入学北外的学长,有一些关于大学生活的体悟,在此与你们分享,供你们参考。

  1.做有目标的人

  目标是人生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拥有目标,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实。目标可以是长期的,中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每一份清晰的目标,都是对理想的呼唤,它使普通的每一天更有意义,它使众多日常累积之后成为不同寻常。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次次获得的成就感又会激发我们更大的自信和斗志,形成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当我们感到与目标出现偏差时,不妨适当停下来思考走过的路,通过反思与校正,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规划未来,更好地实现自己远大的梦想。

  在设计自己的目标体系、追求个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时,要有意识地定位在服务人民、造福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北外人常说的“语通中外,道济天下”就是这个意思。这种思想自觉,是一个学习和不断提升的过程,北外就是充满着这种自觉精神的优秀学府。

  2.做有韧性的人

  在今天这个重要的日子,我作为师长学长,不对大家说“祝同学们万事如意”。“万事如意”,这怎么可能呢?人生哪有万事如意!“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同学们,人生就像攀登高峰,沿途充满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培养一种宝贵的品质——韧性。韧性是一种能够从挫折中获取经验、从逆境中汲取力量的心态,是一种应对变化、适应挑战、永不放弃的能力。

  拥有韧性的人能在人生低谷时不断探索前行的路。向前的步伐哪怕不是很大,只要是朝着目标前进,就会无限接近目标。如果一年中每天我们在某个方面进步1%,那么到年底我们将会累积37倍的进步总量,为什么呢?因为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78.

  在时代的洪流中,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时候,韧性品质是我们可以自觉培养、自我掌控的确定性,我们要以韧性为剑,披荆斩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勇往直前,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3.做会沟通的人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会沟通的人首先是一个认真的、用心的倾听者。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沟通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聆听那些未说出口的话。”

  会沟通的人,是心灵的倾听者,情感的传达者,思维的共鸣者。他们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感受,提供恰当的情绪价值,并以真诚的态度,传递自己的思想。会沟通的人,懂得语言的魅力,能够根据场合、人物的转换,选择最得体恰当的话语,既表达自我,又触动人心;会沟通的人,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观点,以开放的心态,进行交流和对话。

  我们要学会与团队沟通。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沟通使我们“对齐颗粒度”,形成聚合力。我们要学会与世界沟通。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通向人类内心深处的钥匙。让我们在北外101种外语奠定的基础上,拥抱世界,文明互鉴,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4.做全面发展的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是学校教育事业的根本遵循。学校也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理念,制定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德”定方向,“智”长才干,“体”奠根基,“美”塑心灵,“劳”助梦想,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铸就全面发展的个体。大学阶段是奠定全面发展基础的黄金时期,良师荟萃,益友云集,时间充裕,资源丰富,希望同学们倍加珍惜,不负韶华!

  学校除了提供精深的专业教育,同时高度重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对个人知识体系的全方位塑造。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深刻理解人类文明的内涵、洞察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本学期,全校开设了170余门校内通选课[1]。此外,还有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商定的跨校通识课程。只有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才能在多变的世界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游刃有余。

  同学们,大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与此同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思辨力、想象力、创造力不可或缺。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Phantasie ist wichtiger als Wissen, denn Wissen ist begrenzt. )爱因斯坦的母语是德语,他还说过:Bildung ist das, was übrig bleibt, wenn man all das, was man in der Schule gelernt hat, vergisst. 这句话常见的中文翻译是:“教育是一个人忘掉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后还剩下的东西。” 听起来有些绕。我想,如果翻译成“课程内容耳边过,气质境界心中留”,爱因斯坦一定不会强烈反对。

  同学们,时间有限,关爱无限。作为教师,校长,老学长,此时此刻,我就先说这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你们可能还有很多机会听我絮叨。但是不要过于担心,因为出于职责我无论多么关爱你们,心里都会用泰戈尔的诗句来提醒自己的言行:“不要用自己的学识限制孩子,因为他出生在与你不同的时代。”

  同学们!新学期已经拉开序幕,新的人生篇章正等待着你们来书写。期待你们以“兼容并蓄 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为引领,收获知识的果实,遇见更好的自己,努力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中国与世界民心相通的桥梁,成为文明互鉴的纽带,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参与者、实践者、贡献者。北外将与你们一路同行!

  祝福同学们!谢谢大家!Thank you all!

 关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