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志存高远 砥砺奋进做一名出色的西理青年——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云贺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http://www.huaue.com 2024年9月12日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
|
亲爱的新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各位家长: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4490名本科新同学和3486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新同学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辛勤培育你们长大成人的家人和师长致以衷心的感谢!
刚才,新生代表、教师代表、校友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我能真切感受到大家对于未来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美好希冀。在这里,我代表学校感谢你们选择将西安理工大学作为新的人生起点和梦想舞台,我也将和我的同事们一起,竭尽全力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支持,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期待。
未来几年时间里,同学们将正式以一名西理工人的身份,穿梭于校园的里里外外,忙碌于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启与西理工同成长、共进步的征程!学校的“三大法宝”将为同学们走好求学之路保驾护航,助力实现人生梦想。
一、在西理工,有优良的办学传统引领同学们的求学之路。回望学校创办建设之路,办学足迹历经北京、汉中、杨凌、西安多地,既有北京机械学院西迁汉中、秦巴山区艰苦办学的难忘时光,也有陕西工业大学实干报国、教授扎根工地的峥嵘过往,还有陕西机械学院艰苦创业、奋进图强的激情岁月,更有新时期西安理工大学锐意进取、筑梦前行的时代凯歌,无论何时何地,西理工人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把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之所需、勇挑时代重任落实到学校建设发展的每一个过程中,爱国主义精神早已深深厚植在西理工人的基因里,成为一代代西理工人赓续传承的精神内核。在一代代西理工人艰苦创业、聚力改革的接力奋斗下,学校事业蓬勃发展,培养出了众多的学术大师、领军人物、科技工作者,他们中有国家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院士、清华大学张建民院士、宁夏大学马玉山院士;有白鹤滩水电站世界第一的百万机组水利技术负责人王钊宁、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刘峰;有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守护战鹰心脏的“主刀医师”孙红梅,“国家名片”背后的西理工人马立项等等,特别让人高兴的是,像李国齐校友这样的青年校友已经迅速成长起来,正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祖国、荣誉、责任”的校训,传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在重要领域做出突出成绩,为国家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为学校赢得了广泛赞誉,让爱国主义更加具体、现实的照亮了同学们前行道路。刚才,国齐校友以他人生不同阶段的四个挫折故事为题,给大家上了生动深刻的成长一课,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感悟,顺境不浮躁,逆境不消沉,乐观向上,勇往直前,学有所成、学成大器。
二、在西理工,有雄厚的办学实力支持同学们的求学之路。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入选高校,工信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陕西省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在“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位列全球高校排名501-600位,中国大学排名92-114位,在陕高校排名6-7位。我们的学科专业设置与国家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开设的68个本科专业中,有66个专业上榜“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3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是省属理工类高校中学科门类最为齐全,实力最为雄厚的高校,15个博士一级学科中,13个学科位列全国前40%,2个学科位列全国前20%,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了所有本科专业,为同学们未来读研、读博深造提供了丰富的平台。我们的生源质量一直保持在省属高校的最前列,连续10余年录取平均分数位居省属理工类高校第一位,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长期稳居同类高校前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入选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单位”,这些“硬实力”将助力同学们练就过硬本领,掌握过硬技能,走稳走好人生每一步。
三、在西理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助力同学们的求学之路。从建校以来,学校就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积极践行“育人为本、知行统一”办学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赓续爱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教师重视教书育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工作,锻造了一支心怀“国之大者”的教师队伍“主力军”,逐步形成了180余名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及团队和近900名教授、副教授,以及1700名专任教师的教学人才方阵。学校现有院士工作室12个,入选国家级人才(荣誉、团队、项目)40余人(个);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40余人。刚才跟大家做交流的狄慧鸽老师就是一名国家级人才,她主攻激光雷达主动遥感技术和云物理遥感方面的工程和科学研究,主持国家重点项目,研发云系降水探测激光雷达系统,温湿度激光雷达系统等,在国内行业部门得到推广和应用。以狄老师为代表学校名师大家心系“国家事”“天下事”,躬耕教坛、潜心治学、树人成才,在科技前沿奋勇争先,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砥砺前行,以教育科技人才托举国家未来,让“大学之道”和“国之重任”交相辉映,必将助力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圆梦的路上跑出西理工加速度。
同学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青年学子作为社会最有希望、最有活力的群体,理应勇于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研创新本领,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做好准备。今年是学校建校75周年,7月份学校刚刚胜利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擘画了“全面实现由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为研究型大学,由省属重点高水平大学转变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两大历史性转变’”的宏伟蓝图。同学们能够在这个重要历史时期进入西安理工大学学习,能与西安理工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共同成长,既是你们的幸运,也是学校的荣幸。借此机会,我想给大家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你们胸怀祖国、志存高远,做一名理想远大的西理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寄语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崇高的志向应当同祖国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希望同学们在新时代洪流中找准航向,自觉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将个人理想追求与中国梦深度融合,把时代沧桑、万千人物装在心中,把责任担在肩上,把根基扎进祖国,笃定理想,久久为功,以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姿态奋力奔跑,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闯出一片新天地,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是希望你们立德修身、淬炼自我,做一名全面发展的西理青年。《礼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本质是育人,是培养大学生高尚品德,学习渊博知识,塑造创新精神,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地方。在校期间,大家要不断磨砺自我,夯实道德根基,培养高尚情操;要潜心读书、刻苦钻研,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将经历转化为能力,将知识升华为本领;要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磨炼意志,凝聚精气神、传播正能量,做身心健康的逐梦者;要提高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主动去发现美、塑造美、传播美,做到心灵美、行为美;要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用实干和奋斗创造美好未来。希望同学们都能文明精神、强健体魄,笃行致远、乐观通达,在西理工这片沃土上,夯实生命根基,实现全面发展。
三是希望你们吃苦耐劳、拼搏奋进,做一名底色鲜明的西理青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指引着一代代西理工人走向成功,迈向辉煌,也指引着西理工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顶得上”是我们一代代西理工人用辛勤和汗水换来的最大赞誉。作为“新晋”的西理工人,希望同学们时时刻刻牢记自己身上的西理工“标签”,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传承和发扬学校精神,深刻认识“青年时代,选择吃苦就是选择收获”“不吃苦、难得甜”的辩证道理,敢于吃苦、甘于吃苦、勤于吃苦,从中坚定信仰、磨砺本领、涵养情怀。要敢做敢为、善作善为,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以敢想敢干的志气、敢破敢立的锐气、敢打敢拼的胆气、敢闯敢试的勇气,创造人生无悔的业绩,让西理工人鲜明的精神特质永远绽放光芒。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各位亲爱的西理青年,无奋斗,不青春!希望同学们以“归零”的心态,在学习与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求索与磨练中砥砺前行,绘就精彩人生画卷,续写西理工新的辉煌!
最后,祝愿2024级全体新生,学业有成、梦想成真!
谢谢大家!
|
关于西安理工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