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青春在时代浪潮中奋楫扬帆——广西民族大学校长韦仕珍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http://www.huaue.com 2024年9月12日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 |
|
亲爱的2024级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欢聚一堂举行广西民族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和世界各地的15243名新同学(其中本科生9720名、预科生2805名、研究生2152名、留学生566名)。今天,也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我国第40个教师节。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向陪伴你们一路成长的亲友和师长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向奋战在教学、科研、服务一线的全体教职员工,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老教师、老同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
同学们,你们怀揣着青春梦想投入广西民族大学的怀抱,从今天起,我们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广西民大人。广西民族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校72年来,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扎根八桂大地办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走出了一条在边疆民族地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的发展道路。这里备受国家领导人和东盟政要的关心关注。毛泽东、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亲临学校或是亲自接见学校师生代表,特别是2010年5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到校考察,殷切寄语民大学子:志存高远、敏于求学、学有所成、锻炼成才,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东盟国家多名政要都曾到校参观访问,老挝国家主席通伦·西苏里、柬埔寨前首相洪森都是我们广西民族大学的名誉博士。这里风景如画、和谐包容,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学校校园环境幽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东南亚异域风情,来自国内53个民族的师生员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学校多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突出,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是目前唯一同时拥有人文社科、工科、理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民族类院校,有4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构建了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工程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百余人次,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东西作家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是广西开设东盟语种最早最多的高校,在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分别设立有孔子学院,现与22个国家(地区)的184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至今已累计招收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2.4万余名留学生。这里被誉为“民族干部的摇篮”。建校以来累计培养了近38万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学们,广西民族大学今天的成就是一代代民大人自强不息、接续奋斗的结果。民大人矢志不渝、初心不改,既体现了“服务国之大者,助力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又展现了“扎根八桂大地,培育国家栋梁”的担当精神,这种根植于心、外化于行的情怀和精神,蕴含在“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中,体现在“团结共进、传承创新”的校风里。从今天起,同学们将在民大书写人生新的篇章。不知道你们是否思考过何为大学?如何度过大学时光?古希腊、古罗马把研究和传播高深学问的机构称为“大学”。中国西周时期,“大学”是传承礼乐文明的津梁,是思想交锋的疆场。1912年,作为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在《大学令》中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这奠定了中国现代大学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在你们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重要时刻,作为老师,我希望你们继承和发扬民大人的“扎根”精神品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民大这所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大学里让青春向下扎根,把根扎稳、扎牢、扎深,努力汲取更多向上生长的阳光与水分,在青春的赛道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砥砺奋进。
树无根不长,人无根不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在此,我以“根”为主线,提三点希望与同学们共勉。
一是希望同学们深扎理想信念之根,逐梦前行,绽放青春光彩。孟子曾说:“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西汉名相陈平,自小胸怀大志,勤奋刻苦,最终辅佐刘邦一统天下成就大业;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于田间地头,践行解决粮食问题的铮铮誓言;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二次入伍学霸女兵,你们的师姐——我校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2023级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张文旗,在绿色军营与菁菁校园中不断磨砺自己,把青春热血奉献给祖国,践行着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同学们,考上大学并不是你们人生的终极目标,你们更应该思考的是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成就怎样的事业,只有立下远大志向,明确成长方向,才能激发内生动力,行稳致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当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同学们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应该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志存高远,胸怀“国之大者”,从国家发展、时代前行、社会进步的潮流中找准个人定位和目标,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出不负时代、不负历史的青春答卷。
二是希望同学们深扎内心修养之根,修身立德,铸就高尚品格。君子立世,以德为先。人立天地间,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厚德载物的美德,我们的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厚德”居于首,就是强调立德为先。大学是同学们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黄金年华,你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尤为重要,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立德修身,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希望你们向下扎根,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涵养爱祖国、爱人民的大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品德润身、公德善心、大德铸魂。在扎根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会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然而,正是这些挫折和失败,铸就了我们强大的内心和坚韧的意志,在向上生长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三是希望同学们深扎深厚学识之根,博学慎思,践行知行合一。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在这里你们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最系统的知识体系。大学与高中不同,你们迎来的不仅是身份角色的转变,更是学习观念与方式的变革。大学作为国家重要的科教资源聚集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更肩负着建强人才高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重任。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我们成长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希望同学们深扎知识沃土,更加主动学习,更新学习观念和方法,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打牢专业知识基础,注重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提升创新创造能力,使自己的视野格局、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能力本领跟得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为推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论语》中讲:“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广进的同时要注重学思结合,这是追寻真知、探求真理的不二选择。此外,在获取大学识的过程中还应当学行并重,既要读好“有字之书”,也要读好“无字之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同学们,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你们正值最美年华,拥有最好舞台。欲有破竹之威,更需扎根之力。希望你们把握人生的黄金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青春在时代浪潮中奋楫扬帆,让青春光彩在人生之路上夺目绽放。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民大学有所成,硕果累累!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
关于广西民族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