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京中医药大学程海波校长致2024级新生:悬壶济世传薪 承创新学追梦 |
http://www.huaue.com 2024年9月12日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 |
|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上午好!
天高云阔,时序新秋。在这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美好九月,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隆重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同学们,你们带着青春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美丽的南中医校园。在这里,你们将探寻伟大的中医药宝库、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智慧、收获志同道合的知己伙伴,你们来自五湖四海,你们奔赴心中所爱,坚定的选择了南中医,选择未来献身祖国中医药事业。在此,我代表学校,向3280名本科生、2734名研究生、91名留学生新同学表示由衷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向培育你们成长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我们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70周年,南中医从诞生之初就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与中医药事业发展同向同行。新中国成立伊始,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关怀下,1954年10月15日,学校的前身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创办,一大批名医名家“大先生”怀着“培养中医、提高中医”的初心使命汇聚南京,为繁荣祖国医学、兴办中医高等教育探路,由此开始谱写了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史上许多引人瞩目的“第一”。学校为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输送了第一批师资、编撰了第一套教材、制订了第一版教学大纲,诞生了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走出了7位院士、14位国医大师,被誉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70年沧海桑田,你们选择的南中医实现了跨越巨变。我们从一个只有2间教室、1个礼堂、百余名学员、专业学科单一的小学校,逐渐成长为一所拥有仙林、汉中门、泰州3个校区,在校学生2万余名,医、管、理、工、经、文等学科门类齐全的全国著名的中医药高等学府。今日之南中医,已成长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A类)高校,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正奋进在打造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新摇篮的新征程上。学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科研成果竞相涌现、国际合作更加宽广、校园环境优美怡人,也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教研实力雄厚,办学经验丰富”的高度赞许,学校拥有7个ESI前1%学科,1个ESI前1‰学科,ESI学科综合排名位列中国高校第128位,我们连续8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我们跻身中国高校第109位,连续5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自然指数排名位列中国高校第147位,连续2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我们还第6次入选U.S.News“全球最好大学排名”榜,连续4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
70年栉风沐雨,你们踏入的南中医始终初心不变。从“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能者为师教学法广受行业认可,到以第一完成单位6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南中医人自主培养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基因从未改变;从编撰《中医学概论》《中药大辞典》《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华本草》等四部鸿篇巨著,到收获“中医癌毒病机理论构建”“中药资源循环利用”等重大科研成果,南中医人科研报国、勇攀高峰的坚守从未改变;从流行性出血热救治到抗击新冠逆行出征,南中医人国有召、召必战、战必胜的志气从未改变。
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奋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的七秩学府也迎来了你们新一代的南中医人,作为实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目标的生力军,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是同学们的职责所在。当前,中医药事业正逢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新质生产力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健康中国”战略大力实施,生物信息、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与大健康产业迅猛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迎来了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间”,南中医也正在各领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我们积极探索九年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展中医药交叉创新学科、加速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医教产研四位一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学们,未来你们将在南中医校园里学习深造,共同推进学校的事业发展,共享改革成果、共续美好篇章。
同学们,未来你们怎样学校就会怎样,希望你们秉持厚德为先、奋斗为重、超越为上,收获不负青春、精彩四溢的大学生活。在此,我与大家分享三点期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要涵养正气,立德为先。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德行就是人的正气,要行得正、坐得端,才能禁得起人生风雨起伏的考验。历代名医著作中都有专章讲医德的重要性,以“仁”“仁爱厚德”作为做人的楷模,医学院校的学生更加要以德为本。厚德载物、德行为先是成人成才的首要基石,也是南中医的立校之本。承淡安、由崑、叶橘泉等创校先贤德高望重、心怀天下;孙晏如、李春熙、朱襄君等“建校八老”立身正道、德行杏林;如今的南中医有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教学名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立德树人、春风化雨……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把“以德统才,方为良医”作为座右铭,他行医60年,始终以患者为先,治病救人无数;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名中医汪受传无私奉献、奖掖后学,设立“汪受传奖学金”十余年,激励一批批优秀学子投身中医事业……大学就是立德树人、涵养正气的地方,“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你们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以各位“大先生”为榜样,“承乾坤之正气,立天地之威仪”,砥砺良好品德、提升个人修为、夯实成才基础。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要持之以恒,奋斗不息。能“坐冷板凳”善“啃硬骨头”,是南中医人献身中医药事业的执着追求。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段金廒教授,躬耕中药资源化学与资源循环利用、中药功效物质与方剂配伍研究40余载,他以穷根问底的科学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3次为学校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年科学家朱家鹏教授致力于线粒体的研究,他带领团队深入探究、执着钻研,首次实现了线粒体原位膜蛋白的高分辨结构解析,为学校实现了以第一完成单位发表《Nature》高水平研究论文的历史性突破……同学们,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大学生活可能充满挑战,也可能平淡无奇,希望大家永葆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少年志,牢记“自信 敬业”的校训,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力争做到学贯中西、至精至诚。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会在奋斗中体会到求知的快乐,探寻到人生的“理法方药”。
“雏凤清声,青蓝相继”,要守正创新,追求卓越。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再到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温病学的繁荣发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中医药与西医药发展还不平衡,如何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原理,传承好中医药事业,可谓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吴以岭院士就是在南中医求学期间,从喻嘉言、叶天士的有关典籍中,发现络病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此后,他潜心治学、开拓创新,首次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终成络病研究大家。同学们要在传承中汲取智慧,在创新中谋划未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找到做学问的“君臣佐使”。正如国医大师邹燕勤以张元素与李东垣、罗知悌与朱丹溪、王晋三与叶天士师徒为喻,勉励学生,她说“学生超越老师是必然的”,大家要增强自信、虚心求学,努力在传承创新中为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同学们,希望你们厚植德行练修为、凝心静气长才干,争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答卷!
同学们,你们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你们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大家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响应时代召唤,赓续岐黄薪火,努力探索创新,在这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接力中,自信自强,济世报国,奋勇前进。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事业也寄予厚望。我们青年学子正是生逢其时,责任在肩,希望各位学子们,明确责任与使命是你们的航标,守正创新是推动你们前进的动力,愿你们在未来的日子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不仅成就个人事业的辉煌,更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同学们,再过35天,我们将迎来学校70周年校庆,在这喜庆而美好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
关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