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华桂宏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履践致远 梦绘青春
http://www.huaue.com  2024年9月13日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亲爱的2024级新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9月10号,有四个“特别”的意义。今天是全国第40个教师节,是我们建校122周年校庆日,还是我们学校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40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也是最重要、最开心的,是百廿南师迎来了最具朝气活力的你们!

  今天的开学典礼,我们共同见证5634名本科生、4918名硕士生、478名博士生以及398名留学生新同学,跨越山海、相聚南师,开启新的求学征程。感谢你们相信南师,选择南师,来到南师!在此,我提议全校师生员工,对所有新同学的加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辛勤抚育同学们成长成才的父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也提议全体同学,祝所有教师节日快乐!

  学校今年招生规模首次超过11000人。万千学子,万千精彩。你们中,有“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才情,年纪最小的本科新生只有15岁,年龄最小的研究生新生只有18岁,希望你们在南师,续写新的辉煌。你们中,有“吾生有涯知无涯”的坚持:年龄最大的研究生新生48岁,对绝大部分同学而言,是年纪上的长辈,但更是学术上的同伴,这种深研学术的不懈追求值得大家学习。你们中,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拼搏:高中时期遭遇不幸而坐在轮椅上的唐子杰同学,因患有先天性视神经萎缩而视力微弱的杨艺腾同学,均以自强不息的惊人毅力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分别考入计电院和马院,非常不易,令人钦佩!你们中,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缘分,7位本科生、20位研究生都出生于今天,与南师也拥有共同的生日,祝你们生日快乐!你们中,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集结,研究生新生中,还有874位“老南师”,过去的几年,你们曾在随园古径漫步诵读,在敬文书馆沉醉学海,如今将继续与同窗共研、与南师共进。

  为了梦想,同学们从祖国的大江南北和全球五大洲,跨山越洋而来,共赴南师之约,从此,你们的人生便与南师紧密相连。南京师范大学肇始于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20世纪初叶,122年来,历史性生成了与生俱来的师范基因、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严谨求实的治学风骨、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在教育报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书写了不朽的篇章。“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传承到你们手上,在这里,你们将续写校史、创造未来,为中国式现代化、为民族伟大复兴、为南师奔向一流大学担当贡献!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行远自迩,笃行不怠。值此开学之际,我代表学校,谈四点期望,与同学们共勉。

  一是要立鸿鹄之志,坚定理想信念,做“胸怀家国”的有志青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也早已融入南师大的馥郁校风和端庄血统,内化为南师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随园校舍庇护了上万名平民妇孺;建党初期,学校里曾走出南京第一批共产党员;新时代,更是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正是在南师浓郁的家国情怀熏陶中,社发院的2024届毕业生韦方宁同学,立志讲好红色故事,本科期间,考察了近300座红色博物馆,形成100万余字调研报告,获全国“挑战杯”红色专项特等奖2项!目前她已经保送到南京大学,攻读中国近现代史,继续红色血脉赓续研究。同学们,希望你们心怀“国之大者”,传承百廿南师的红色血脉,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青春梦想,书写南师青年挺膺担当的时代篇章。

  二是要明修身之德,陶冶道德情操,做“心有清风”的有德青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学校的校训,也把“正德”放在第一位。历史上,学校涌现出李瑞清、陶行知、郭秉文、吴贻芳等一大批立德树人、堪为楷模的“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又培养出了鲁洁先生、朱小蔓教授,以及全国模范教师、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大先生”。在连续三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评选中,我校均有团队入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也是每一位南师学子应有的风范和担当。海洋学院的周永博士近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他也成为我校第4位、南京市第19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爱心善举是一代又一代南师人的薪火相继,更是“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校训精神的最好诠释。唯有不断涵养高尚品德,才能塑造坚韧不拔的品格;唯有遵循内心的道德法则,才能于纷繁世态中激浊扬清。希望同学们见贤思齐、修身养性,让“向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是要成栋梁之才,锤炼扎实学识,做“腹有诗书”的有识青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席卷,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挑战,面对知识生产方式和科学研究范式的深刻变革,我们越是要实现向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是需要向下的扎根和沉淀。我校地科院的沈冠军教授即便已临近退休之年,仍然甘坐冷板凳,带领团队坚持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将北京猿人的生存时间推前至“距今77万年”,成果被国际学界评为“意义极其深远的科研发现”,荣登国际顶刊Nature杂志封面。我们的副校长黄和院士,回国二十多年来踏遍了祖国的沙漠、戈壁、盐碱地,带领团队建立了总数达两千多种的特殊微生物资源库,从源头上解决了发酵产业“卡脖子”难题,打破了国外多年的技术垄断。南师这样的大先生还有很多,他们的坚守奋斗、默默躬耕昭示着我们:“嚼得菜根,方能做得大事”。希望大家沉下心来,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练就勇立潮头的过硬本领,成为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

  四是要担时代之任,涵养仁爱之心,做“肩扛使命”的有为青年。在122年的办学历程中,南师始终坚持践行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南师的“厚生”精神。这是我校前身金陵女子大学的时任校长——“智慧女神”吴贻芳先生写进校训的,意在教导师生不仅要关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育人者桃李芬芳。教科院的校友刘秀祥,毕业后放弃了许多优厚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做弃学儿童的守护者,扎根贵州大山当一名普通的教师,数十年如一日,他用“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改变了数千名留守孩子的人生命运,被中宣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最美教师”荣誉称号。为师者山高水长。正如学校原创歌曲《去见高山》所唱:“去见高山,去见大海,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你!”希望今后每一位躬耕教坛的南师学子,都能坚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立德树人、启智润心,当好引路人,为国育栋梁。

  同学们,你们从五湖四海而来,为了共同的青春梦想汇聚在南师,未来的校园里,还有很多美好和惊喜等待大家探索与发现。大家可以畅游各个校区,漫步随园感受最美校园,驻足月亮湾观黑天鹅戏水,流连起霞坡赏落霞与孤鹜齐飞。还可以徜徉图书馆遨游书山学海,共话名家大师纵论古今中外,沉浸一流实验室探索科技前沿。学校一定会竭尽全力,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未来的成长路上,希望你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肩扛使命,奋勇向前,把自己锻造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强国青年,让激荡的青春与壮丽的时代交相辉映!

  期待大家在最美的南师,成就最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关于南京师范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