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求知,臻于至善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邹渝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http://www.huaue.com  2024年9月21日  来源:四川外国语大学

亲爱的2024级新同学,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在教师节、中秋节刚过不久,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从各自的小家庭相聚到川外大家庭,隆重举行四川外国语大学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此刻,比重庆近期40度气温更高扬的,是我们双向奔赴的热情、如约川外的盛情和迈向未来的豪情!我代表学校,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5320名新同学正式进入高等学府,成为川外大家庭的一员表示由衷祝贺!也借此机会,向含辛茹苦陪伴你们成长成人的父母、向引导你们崇德求知的老师们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同学们,自古好事多磨。8月底以来,重庆已经连续极端高温一个月有余,极为罕见。为此我们将开学延后了一周,也将开学典礼提前到早上8点。高温仍在继续,我们相见实属不易。这段时间,我们的学工、教务、后勤、物业安保等部门和学院的老师们,认真贴心地准备入学温馨提示,全力配备生活物资,保障餐饮、水电,为大家顺利入学、尽快适应新环境作了充分准备。在此,让我们向迎着高温、奔忙于开学迎新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真诚的感谢和问候,大家辛苦了!

  今天,是所有川外人深感欣喜的日子。新同学们从五湖四海、从世界各地如约而至,犹如鸾翔凤集,为具有74年办学历史的川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意味着川外优良传统、川外气质禀赋、川外大学精神有了新一代的赓续传承!今天也是每一位新同学弥足珍贵的入学纪念日。今天的意义,是纪念,是回望,是启程——进入大学的站点,向过去的自己挥手告别,向未来的自己微笑致意。在同学们大学生涯伊始,我愿与大家分享八个字,谨作共勉,那就是:“始于求知,臻于至善”。

  同学们,身处大学,应知何为“大学”。说到“大学”,就不得不提“四书”之一的《礼记·大学》,它提倡明德、亲民、至善,既论格物致知,又谈齐家治国平天下。南宋朱熹将《大学》注释为“大人之学”,王阳明进一步阐释“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所以,来到大学就要行“系统研习天地万物、积极探求真知真理、躬行经世厚德之学”。大学之“大”,在于大学问、大道德、大格局;大学之“学”,在于求知、求新、求真。事实上,这就是一个“始于求知,臻于至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人的成长修为,也是一所大学应有的本性。纵览古今,我们的高等学府无不是如此。西汉太学、唐宋一些官学书院、明清学堂等,都在这一框架下进行师道文道的传承。横观世界,西方的大学也同样持有这样的逻辑线。经过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自然科学在西方大学迅速兴起。及至近代,东学西进、西学东渐,传统的大学之道在初步发展的现代科学促进下,逐渐融生了现代学制,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分支已然明晰。应运而生的现代大学,不仅致力于学科的构建,更从单纯的教与学的体制,逐渐拓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这也正是从研习知识到追求社会发展和文明传承之至善的鲜明体现。

  因此大学教育,就是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缔造未来。川外就是这样一所走在求知求真、臻于至善历程中的高等外国语院校。

  川外从深厚历史中走来。1950年,作为国家最早设立的四所外语专业高等院校之一,学校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成立,历经五个阶段,2013年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秉承“海纳百川,学贯中外” 的校训,学校不断彰显“开放包容”的办学特色和精神内核,着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在74年的发展征程中,学校五更校名、四易校址,不变的是一代代川外人求知若渴、潜心为学、追求卓越的心志,为国家外语学科的建设、翻译等领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川外在砥砺革新中奋进。学校从最早的俄语专业、英语专业,到后来陆续开设法语、德语专业,再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型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学校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授权单位的蜕变,实现了外语学科和翻译专业学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的跃升,获批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和新文科建设高校,成为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学校充分履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崇,与3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及机构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众多国际大型活动和重要外事活动。接下来,还将以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为重点,全力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重庆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

  川外在卓越追求中成其至善。从立校之初,学校始终秉承和弘扬军大传统、双红基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民族复兴的波澜壮阔历程中,从未缺席。74年来,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国家外交外贸、教育文化等领域发展作出独特贡献。而今,我们正朝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的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而努力,着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所有川外人勠力同心、接力传承的梦想与使命荣光!

  同学们,接过专属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校徽,就意味接续了川外的精神气韵、川外的理想追求。希望同学们传承弘扬学校优良传统,谨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在追求至诚、至真、至善中品学人生。学校也将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此,我代表董校长和学校领导,向大家提以下三点建议共勉。

  一是明本至诚,立而行远。从今天起,大家就真正开始了在川外的研学生活,希望大家首先要明本、诚心——明白自己的本心,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溯源自己的初心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因为诚其心,才能行得远。刚才代表新同学发言的陈颖心同学,这么多年来,她在万般艰难与挫折中仍然初心如磐,从中学到本科,再到通过考研如愿川外,她用至诚初心守护人生梦想,让自己真正行稳致远。而诚意正心之后,就要立而行远。在大学里,大家需要妥善处理的,绝不只有学习,还要学会与更多的生活琐事相处,也应尝试去建立更加多元而有益的人际关系。从褪去稚嫩而走向成熟独立,是人生必经的一个过程,希望大家面对陌生的未知,不要怕;经历万般的头绪,不要慌;真正学会独立,好好地规划自己学习方向和长远的职业发展。

  二是勤学至真,博而专精。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期盼大家在学习理念认识、方式方法等方面尽快实现转变。首先,希望大家专精于自身专业。要学会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知识;由应试学习,转变为应需学习;由基础而普泛转变为专精而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就是今后你们立足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根基。第二,希望大家博学精思,融通中外。川外学人历来以具有国际视野、世界眼光而学行于世。学校校门前的太阳广场矗立着一尊“对话”雕塑,意味我们历来致力于融通中外,在新历史时期接续与西方自古而今从未断过的思想碰撞、文化交流;山上的字母广场和文化墙,聚集了多个国家的语言。作为新一代川外学人的你们,也应当立足川外,展开世界多元文明对话,在中西方学术思想殿堂里丰富自身学识,在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思潮沿革中思考未来我们的文化发展。第三,希望大家突破文科本身的藩篱,在更加广阔的领域汲取营养。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下,我们面临AI、ChatGPT等新技术给我们专业、职业带来的挑战。着眼未来,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到中外文史融通,更要试着开启与理、工等学科专业的融通。大家要在夯实自身专业基础上,探求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富养自身专业能力,成为术业专精而特长鲜明的川外学人。

  三是笃行至善,达而天下。同学们,从全面深入了解自己,到专心为学、提升能力,到置身时代征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一种蜕变升华。当我们将个人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紧紧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到始于求知、臻于至善。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这一历史进程的,就是每一个你。党和国家正在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而国际化、复合型的外语和涉外高素质人才正是祖国亟需。建校74年来,十万余川外学子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为推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外交事业与文化传播、增进国际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同学们也通过川外几年的学习,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为学、为事、为人等全方位完善自己,涵养出川外学子独有的特质优势,为今后实现自身价值,更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打下坚实基础。

  同学们!川外依山而建,是迷你小山城,更是研学大世界。新时代的川外故事,由广大同学、老师们接续讲述。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在研学生涯中是一堂“微课”,但从今天开始,我们以微见著,以“微课”见大课,以大课见世界,以世界见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祝愿大家在川外这所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园林式学校里,始于求知,臻于至善,用奋斗的青春创造你们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关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