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张凌浩校长寄语南京艺术学院2024级新生:不息变动传承中华文脉,科技赋能共创美好生活 |
http://www.huaue.com 2024年9月25日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 |
|
亲爱的2024级同学们,敬爱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晚上好!
金风送爽开学日,万里鹏程由此始。在这样一个满载收获与希望的季节,我们隆重举行2024年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3145名新同学加入南艺大家庭。
首先,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向一路指引陪伴同学们成长的父母和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从1912年刘海粟、蔡元培等先贤创办我校前身上海图画美术院至今,南京艺术学院历经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兼程与岁月荣光。南艺前辈先贤胸怀使命担当,勇立历史潮头,积淀了砥砺奋进、以艺报国的厚重人文传统。蔡元培先生作词的南艺校歌中唱道:“我们要同日月常新,我们要似海纳百川”,这体现了我校持之以恒地贯彻着刘海粟“提倡美育引国人以高尚纯洁的精神”的艺术创作理想,这展示出我校一以贯之地赓续着蔡元培“闳约深美”的艺术教育信念。
“闳约深美”,作为我校校训,意味着在艺术传统中博采众长,意味着在孜孜以求中吸取精华,意味着在翰墨丹青中锤炼灵魂,意味着在时代进步中实现理想!放眼人类文明的历史,中国艺术文脉悠久绵长,中国艺术精神博大精深;展望人类文明的未来,科技进步正引领时代脚步,艺科融合正谱写创作新篇。日月常新、海纳百川,是我们艺术院校学生应有的时代气魄;吐故纳新、赓续传统,是我们艺术院校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的校歌和校训激励着一代代南艺人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谱写了追寻心灵、与时俱进、崇德尚艺的美好诗篇。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看到,2024级新同学意气风发,心存壮志而来、怀揣梦想而来,你们为学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青春的活力。我校曾以传统精神镌刻描摹中国进步的脚印,南京长江大桥202块围栏浮雕之上,镌刻着南艺人设计制作的新时代风景;我校正用科技赋能助力创造世界崭新的未来,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画面与动感之间,留下了南艺人参与完成的新技术实践。同学们,你们会无悔于选择这所百年名校,在新时代里勇立新质生产力的潮头;你们会喜悦于继承南艺精神,在新征程上彰显传承中华文脉的热情与担当!
传承中华文脉,是南艺一以贯之的责任担当。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长期以来,南艺人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胸怀爱国热忱、高擎至美之炬、强化科技赋能,坚持不息变动,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以大批精品力作和人才培养硕果谱写了文化传承发展的绚丽华章!
心怀国之大者,是南艺持之以恒的光荣传统。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以艺术来追随和宣传党领导的伟大征程,是南艺持之以恒的光荣传统。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有无数我校培养的优秀进步艺术家,他们心怀强烈的使命感,投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历史热潮。毛泽东同志曾为我校校友刘岘的版画作品题词:“为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而奋斗”!
敢为天下之先,是南艺历久弥新的风骨品格。在新质生产力为艺术新科技、文化新形态、审美新品质注入新动能的今天,学校积极构建着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的学科专业发展新格局,现拥有艺术学门类和交叉学科门类下2个一级学科博硕授权点,5个专博授权点。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我校43个本科专业全部上榜,其中,A+专业总数位列全国单科性非“双一流”高校第一!
在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时代潮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到了蓬勃迸发的历史时刻,我们要持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中汲取不竭的创新源泉。另一方面,强化数字技术融合应当成为时代认知——数字智能时代的通识教育必须积极应对全球技术化浪潮,要以更加包容的姿态融合科学与人文精神。同学们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积极学习并充分运用新技术。
同学们,心怀热爱,才能开创未来。新时代南艺学子,生逢盛世,大有可为!站在新学期新的人生起点,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想和同学们交流几点期待与希望。
一是抓住历史机遇,赓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艺术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正处在蓬勃迸发的盛世年华。我们身处于钟灵毓秀、文脉绵长的六朝古都南京,这里记录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璀璨文明,也氤氲着南艺向美向善的文化底蕴。我校美术与书法学院张曼华教授主持的“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审美品鉴范畴及其嬗变规律研究”课题、音乐学院刘承华教授主持的《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论纲》课题,都获得了国家级重点项目的认可。这些成绩中体现出,我校正在以理论研究力耕传统艺术文脉、以学术底蕴激发传统艺术生机,以人文精神阐释传统艺术魅力!
我们还大力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实现途径,我校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中国民族古乐器复原传承与数字化创新应用”项目团队将传统乐器与科技手段融合,为古乐复兴插上科技的翅膀。今年暑假期间,我校与阿联酋穆罕默德 ·本 ·扎耶德人工智能大学合作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人工智能音乐大师工作坊,结合国际前沿的音乐科技发展成果,与南艺师生们共同探索了一场面向未来的音乐科技融合创新之旅。
此外,还有大批的南艺师生,聚焦非遗传承、运河文化等主题,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和展演,展现了传承中华文明的担当和作为。希望同学们也能自觉赓续历史文脉,弘扬传统之美,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探索艺科融合,把握时代脉搏。
当前世界进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随着新技术与新材料的不断更新迭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纵深宽广,艺术创作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技发展、专业交融、艺科融合,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因此,艺术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技术,拓展自己的创作领域,开辟跨领域协作新赛道,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表达,推动艺术领域朝着更加开放、创新和多元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和繁荣。
南艺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艺术才华的优秀人才,持续推动数字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发展成果。学校调整设立现代音乐与科技学院、数字艺术学院,新增智能交互设计专业,立项建设“人工智能+”专项教研项目40项,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课程研发与人才培养。我校“中国文化传承与数智创新实验室”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建设立项名单。
此外,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在首届中国人工智能工业设计大赛总决赛舞台上,我校工业设计学院学生团队获得大赛最高奖“至尊奖”。在“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上,我校设计学院师生团队将长江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通过“长江记忆-混合媒介交互装置”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体验空间。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美学一体化设计项目中,我校工业设计学院师生团队深度参与,在艺科融合的背景下为探索适合中国人出行需求、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设计路径打下良好的基础。希望同学们主动适应面向未来的学习,将数字技术与专业学习和艺术创作紧密结合,积极探索科技赋能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无限可能。
三是追寻心灵召唤,扎根人民生活,奋进不负韶华。
未来是为热爱而准备,热爱与使命相伴随。习近平同志曾说过:“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以艺术来实践真善美应该是我们心灵的坚定召唤,应该是积极回应国家的和人民需求的强劲回声。早在110多年前,我校创建之初,中国尚处在风雨如晦之中,刘海粟先生便指出当时艺术家的使命,即“艺术能救济现在中国民众的烦苦”;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他又热情地以丹青妙笔去表现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喜悦。
近日,我校推出“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艺术作品大展”,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视野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大视角,以优秀的艺术作品凝聚起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磅礴力量,充分展现了南艺人追寻心灵召唤、扎根人民生活、用艺术讴歌时代的责任担当和精神风貌。此次展览作品中还包括刚刚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进京作品——美术与书法学院刘波老师的版画作品《晨曲》。作品传递着对国家发展的感受与思考,展现出新时代的希望与美好。欢迎同学们积极参观学习,感受南艺精神传承。
此刻,南艺校歌仿佛又在我们耳边回荡:“我们感受了寒温热三带变换的自然,我们承继了四千年建设文化的祖先”,沧海桑田、自然变换,矢志不移的是我们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艺术追求;推陈出新、承继传统,万古长新的是我们青春的力量和青春的风采!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负江河万古流。希望同学们追寻心灵的召唤、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扎根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志存高远,踔厉奋发,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年人的磅礴力量!
同学们,我愿大家积极传承南艺“闳约深美、不息变动”的校训精神,乘时代之长风,扬青春之远帆,做奋斗之真我,在南艺开启人生新的精彩篇章!
谢谢大家!
|
关于南京艺术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