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学问之海再扬帆 变革之时重启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暨2024级本科新生军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http://www.huaue.com 2024年9月3日 来源: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承训部队官兵们:
大家下午好!
今年高考前夕,我曾通过网络勉励即将走入考场的同学们满怀信心、取得佳绩,期待与大家金秋时节相遇在东海之滨美丽的上应大校园。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见证在座的各位2024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新同学加入到上应大这个大家庭中。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标志着同学们在上应大学习生活的正式启航,意味着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对于在座的全体本科新生而言,今天的开学典礼也是一场军训动员会。为期两周的军训,承训部队官兵将把人民军队的严明纪律与优良作风带到这里来,希望同学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格要求自己,用汗水和热情拉开大学生活的序幕!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关心、支持我校大学生军训工作的承训部队官兵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学们,今年,恰逢学校建校70周年。上应大应新中国建设之需而生、应新世纪改革之需而立、应新时代发展之需而兴。今天,你们怀揣梦想来到上应大,为这座拥有七秩辉煌办学历史的巍巍学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你们中间,既有以博士新生邱笑寒同学为代表的一批励志勇攀科技高峰的研究生新同学,也有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智能技术学部录取的张宸溥同学,还有曾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花艺金奖并成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备选选手的蒋晨琪同学等等,你们每一名同学都是学校的骄傲。从刚才入学宣誓仪式时同学们的誓言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不负青春、挺膺担当的奋斗决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将和你们一起努力开启灿烂的新征程。
刚才,我们共同聆听了新生代表和辅导员饱含深情的朗诵和演唱,让我们为伟大的祖国而感到无比的骄傲。不久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号角。当前,全校上下正按照全会精神,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努力以变革重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创新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不久前,学校正式组建了智能技术学部,从你们这一届新生开始,我们将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这个暑期,我们对教室等教学基础设施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升级,努力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作为中国第一所冠名“应用技术”的大学,学校将持之以恒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致力于为新时代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新方法、注入新内涵、提供新动能。
刚才,侯怀书教授深情勉励同学们要学会感恩与敬畏、自信与努力、变通与宽容。在今年学校的毕业典礼上,我曾勉励2024届毕业生在技术变革时代直面时代挑战、逐浪前行。今天,我想围绕学习的变革这一主题,结合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给同学们提三点希望。
一、希望同学们永葆好奇之心,在探索实践中更加主动地求知。
今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I卷作文围绕的主题是: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希望同学们在上应大求学期间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机器的学习和搜索能力越强,人类自身也越是需要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与探索。智能时代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校园内、教室里和书本上,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指定的课程、教材和参考文献,而是可以以越来越便捷的方式获得越来越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机器学习中有一个定理,称为“没有免费的午餐”定理,它表明不存在一种对所有问题求解都是最优的算法。希望同学们通过主动探索,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学海书山中发现属于你的那片海、那座山。世界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经这样感悟道:“物理是我的生活方式。每天三、四点钟起床工作,这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已经变成下意识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没有什么,不以为奇,更不以为苦。”希望同学们都能努力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敢于通过奋斗创造不凡的人生。
二、希望同学们秉持创新思维,在不断追问中更加积极地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智能时代的教育更应突出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今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要求考生思考如下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我看了一些人类写的范文和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回答,尽管各不相同,但都认为技术的发展不会让问题越来越少,反而会带来更多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求学过程中不要只满足于埋头做题,还要学会更为积极地抬头提问。敢于提问,包括敢于在众人面前提出听上去或许比较幼稚的问题,这本身并不是问题,有问题不敢提或者提不出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希望同学们都能从敢于提问走向善于提问,在学习中通过一个个“为什么”不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新问题、新想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希望同学们强化协同意识,在携手并进中更加有效地合作。
今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作文的主题是:“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技术变革时代,我们应该通过合理使用技术更好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而且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也越来越需要有组织、跨学科的融合创新。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在回忆原子弹氢弹研制过程时表示“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远不是几个人的事情,是十万以上人的共同工作。如果要评价我在其中的贡献,那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在越来越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当下,校园里最富智慧的,并非在讲台前给你们上课的老师,也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而是把我们大家联结在一起的网络,是我们这个群体的智慧。我们的教学改革要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更多体现学习引导、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希望同学们在求学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自主学习,更要加强合作学习,在与同学的互帮互助中共同成长、彼此成就,也希望大家在上应大求学期间结下的宝贵友谊能够成为陪伴你们终身成长的不竭动力。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面对党和国家的期待与时代的召唤,衷心希望同学们秉持“厚德精技、砥砺知行”的上应精神,铭记“明德、明学、明事”的大学校训,直面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学问之海再扬帆,变革之时重启航,争做学习变革的先行者,以不懈的奋斗在上应大留下你们最辉煌、最美好的青春印记!
|
关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