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傅德印校长在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
http://www.huaue.com 2024年9月4日 来源: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
9月3日上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涿州校区体育场隆重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傅德印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向新生们提出三点希望,并祝福他们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坚定信念,乐观向上,勇敢前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硕果累累、一切顺利、学有所成!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热烈欢迎来自祖国各地的1550名本科生、161名硕士生加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大家庭!向一直为你们的成长辛苦付出的家长,也向为迎接你们到来、将来培育你们而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办学历史悠久、红色基因深厚。
学校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唯一直属高校,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1949年9月,正式成立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2003年,改制升格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21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大力支持学校走好特精尖发展之路。2024年3月,学校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共享课程建设资源、共同开展人才培养。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和劳动领域办学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
学校开设有14个学院和1个公共教学部,3个硕士点、25个本科专业,其中职业卫生、劳动教育、工会学等均为全国首个开办专业;劳动关系、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新闻学、安全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等7个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经济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酒店管理等6个专业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劳动关系专业被列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学校还拥有全国工会与劳动关系研究会等多个学术研究平台,设有大国工匠与劳动模范研究所等8个校属研究机构和25个院(部)属科研机构,形成了一支研究能力突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研究团队,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为中央和全总相关决策提供智力服务。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办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工会和劳动领域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全校教职工597人,其中专任教师383人,教授43人,副教授112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57.9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人,教育部教指委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市级教学名师10人,还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教学育人团队”等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校是全国工会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自1992年坚持举办劳模本科教育30余年,为大批共和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提供深造机会和成长空间。“劳动模范在校园、大国工匠在身边”,已经成为学校特有资源和显著优势。另外,学校拥有两个校区,较为一流的智慧教室、实验室、操场等条件,上述既是学校特色优势,也是供同学们学习深造的资源和条件,希望同学们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学校建校75周年。学校将以“劳动的故事”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校庆活动,讲好劳动的故事、劳动者的故事、劳动学术的故事、劳动创造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校庆活动,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肩负“立德守正 崇劳创新”的使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奋发进取。
同学们,你们将展开新的人生画卷,希望你们尽快熟悉并融入大学生活。我作为校长,也是你们的师长,借此机会,向你们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心系“国之大者”,涵养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情大爱,更是一种高尚品德,彰显着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责任担当。同学们,你们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是见证、参与和奉献“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国一代”。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你们不仅拥有广阔的舞台,更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希望同学们不负时代重托,厚植家国情怀,在党的旗帜引领下,追求人格、素质、能力、知识并重,体现胸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修习为国为民的大德、重信重义的公德和自律自谦的私德,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连,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二、拥抱科技时代,善于开拓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深刻阐释了科技在当今时代的重大作用。我们正处于一个时代加速迭代变革的时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日新月异,新质生产力发展迅速,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这些都推动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也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在座的每一位新同学,你们正站在这个智能时代的浪尖上,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你们不仅要学会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更要学会引领和创造变化。希望同学们能够拥有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新科技,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敢于挑战传统,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开拓创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未来的科技时代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秉持奋斗精神,勇毅追求卓越。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我校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中强调,要珍惜荣誉、努力学习,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每一个梦想的实现,每一份成就的获得,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勇往直前的拼搏奋斗。同学们,在新的征程上,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你们需要秉持这种奋斗精神,要像劳模和工匠那样,对待每一件事情都精益求精,不畏艰难,持之以恒;要像奥运健儿那样,面对挑战和困难,永不言败,坚韧不拔,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引领,勇毅追求卓越,不断突破自我,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同学们,预祝你们:
在人生的新起点上,坚定信念,乐观向上,勇敢前行;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硕果累累、一切顺利、学有所成!
中劳院将一路与你们相伴,助力你们放飞青春的梦想,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成就属于你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
|
关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