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星火粹蓝云帆济远在与时代的对答中启航”︱校长杜明在大连海洋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7月1日 来源:大连海洋大学 |
|
亲爱的2025届毕业生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校友们:
大家下午好!
山河岁月静好,骄阳似火热烈。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送别时。首先,我由衷祝贺964名研究生和4470名本科生,祝贺你们顺利毕业!同时,向关心支持你们成长的父母和老师,向一直关注学校发展、助力你们成长、成才的校友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我来到大连海洋大学后目送奔赴新征程的第一届学子,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你们入学时青涩稚嫩的脸庞,但在你们的眼神中,能感受到大家的成长与历练。四年前的开学典礼上,宋林生校长为大家描绘了通往星辰大海的航线,播撒下三颗希望的种子:红心向党、锤炼信仰;格物致知、扬帆启航;爱你所爱、健康成长。四年来,你们以时光为筏,在学海的波澜中历练心智;用青春为序,谱写了属于自己,也属于这座校园的辉煌篇章。如今,站在这个象征着圆满与新征程的终点与起点,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年播撒下的种子,已生根发芽、硕果盈枝:
——你们坚守“红心向党”的理想信念,在家国情怀中筑牢根基,闪耀勋章:郝雪萌同学始终践行教育初心与公益使命,作为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即将带领5名支教团成员奔赴新疆开展支教工作;张灵杰同学在校期间参军入伍,荣立个人三等功,获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四会”政治教练员,退役复学以后,成为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士兵宣讲团成员,获评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年度影响力人物。曹世豪同学深度参与家乡大学生实习计划,曾担任淄博市校园青年引才大使、乡镇团组织兼职副书记等,获评省级优秀毕业生、市级优秀共青团员;还有张志博、刘译铂、杨华清、刘敏等4名同学被选拔为辽宁省选调生,刘笑妍等13名同学被选拔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基层治理贡献才智。
——你们没有辜负“坚守星辰大海”的期许,在学术领域深耕细作,继续挑战前沿:丁鹏、赵自贺、陈周伶等62名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等41所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唐蒙竹、卢晴康等591名本科生,考取了浙江大学等204所国内外一流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徐嘉华、奚宇婷、龙疆亦、杜杰、郝雪萌、刘宇佳等6名本科生,推免选择本校,孙士晴、司依然、王婉瀛等3名硕士研究生,考取我校联培博士。
——你们勇敢地追求“爱你所爱”的坦荡与热情,在挫折中成长,在合作中共赢:杨辉同学专注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资源化等环保类项目,成功创办“辽宁淏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立志将公司打造成推动母校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有效平台;张文涛同学热心公益事业,创建了全国首家社会消防公益组织“大连水车联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新时代辽宁省优秀青年志愿者,他的创业公司促进了超过百余人次就业岗位;苏柳丰同学践行了4年前作为新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许下的“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入学宣言,在完成出国留学项目后,考入日本富山国际大学;藏族姑娘孜吉同学在校期间投身绿色军营,成为首都卫戍区唯一的藏族战士,获得辽宁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誉称号,由她担任社长的“雪域高原”跑团已经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有于润东、刘思彤等同学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等各类国家级学科赛事、创新创业赛事上取得傲人成绩。
润物有声,盼来花开。你们的光芒万丈,就是母校希望看到的模样。当前,学校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教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给你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你们引路领航;我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新建学生公寓和实验大楼,提高学校办学硬件条件,为你们的学习科研保驾护航;我们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积极申报博士授权,争取扩大推免数量,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培养各位成才,成长为大海大服务海洋强国的坚实栋梁!
同学们,你们即将踏入的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浪潮奔涌,指引我们追问学科交叉的创新边界;文化多元碰撞,亟需我们探寻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平凡生活被效率裹挟,呼唤我们叩问理想的本真模样。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必答题,相信年轻的你们正在思考,要如何在解构中坚定信仰,在速朽中锚定永恒。在此,我有五点建议与你们共勉:
一是以责任为锚,校准航向,做时代的担当者。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担大任”是核心要求,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的担当。环顾四周,同龄人已生动诠释:哈工大“神光”团队青年勇闯科技“无人区”,优秀“大学生村官”张雪梅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责任是驱动前行的风帆,是锚定航向的巨锚。希望你们牢记嘱托,无论身处何方,都能胸怀祖国,脚踏实地,在民族复兴征程中扛起属于你们这一代人的担当。
二是以坚韧为刃,披荆斩棘,做时代的拓荒者。时代呼唤拓荒的勇气。“天问一号”团队中的年轻工程师们,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迭代,终让中国足迹踏上火星。返乡创业青年秦玥飞和他的“黑土麦田”伙伴们,硬是在田间地头蹚出了产业振兴的新路。他们身上闪耀的,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拓荒之路注定坎坷,唯有练就这副“压不垮、打不倒”的硬脊梁,才能在无数个“无人区”中,刻下属于你们自己的深刻印记。
三是以创新为帆,追风逐月,做时代的破浪者。90后科学家曹原,以颠覆性的发现揭开石墨烯超导新世界,掀起全球物理学的波澜。当代大学生创客群体将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入传统行业,印证了“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真理。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唯有点燃“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激发“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锐气,才能在基础研究的深海中探秘,在产业变革的激流中弄潮。
四是以跨界为桥,融会贯通,做时代的奋进者。跨界融合,正成为连接不同领域、汇聚奋进力量的坚实桥梁。清华工科博士陈旸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敦煌文物保护,为古老文明注入科技守护的新生命。实践证明,单一视角难以应对系统挑战。唯有拥抱开放思维,主动学习融合,才能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广阔天地里,贯通壁垒,凝聚合力。
五是以诗意为光,滋养灵魂,做时代的追光者。“用你的活法定义世界的算法,将你的真实汇成世界的真相,真正点亮黑夜的并不只有太阳,还有内心的火、眼中的光”。在追求物质丰裕的同时,精神的璀璨之光不可或缺。追寻诗意并非逃避现实,而是以更丰盈的精神世界去拥抱现实、改造现实。愿你们永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文的关怀、对美好的向往,内心充盈、精神明亮。
同学们,希望你们手握“责任、坚韧、创新、跨界、诗意”,在巨变的洪流中成为擎灯者而非逐流者。愿你们——
以担当者之肩扛起时代重任,
以拓荒者之勇劈开前路荆棘,
以破浪者之姿穿透技术迷雾,
以奋进者之智连接万物孤岛,
以追光者之心守护文明星火!
愿你们在每次时代叩问中,都留下让历史接得住的下文,以青春为舟,以初心为帆,在与永恒的对答中,珍重启航!
|
关于大连海洋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