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秉天地之常道 铸时代之新章︱上海中医药大学季光校长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http://www.huaue.com 2025年9月6日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
|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傍晚好!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是秋。在这个金风送爽的黄昏,我们齐聚在落日拂柳、碧水连空的三星河畔,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请允许我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二万二千余名师生医务员工,对来自五湖四海的1046名本科生、1588名研究生以及346名国际学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这片杏林将成为同学们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新起点,请与我一道,用掌声向春耕夏耘十余年,为你们点亮星火、铺就长阶的父母与师长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当你们踏上这片岐黄沃土,“涌泉穴”跃动着求知的渴望,“百会穴”升腾着济世的理想,“睛明穴”见证着奋斗的征程。而黄浦江畔的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志存高远的开拓精神奠基岐黄之道,以守正创新的科学血脉融汇古今之变,以赓续奋斗的当代使命勇立时代潮头,向着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大学砥砺前行,已然六十九载春秋。从栉风沐雨的创业岁月,到开中医药高等教育先河;从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到强化有组织科研。上中医人高擎“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校训,秉持“不重其大重其优、不重其全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理念,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校友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中医药文化从神州大地走向寰宇万家,在历史长卷上镌刻下“敢为天下先”的光辉印记。
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的宏伟蓝图离不开每一位师生以赤子之心共就浓墨重彩。同学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最富朝气的力量!
图片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对今后的学业和生活,我有三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一是扎根本草识“常理”,悟天人合一之道。
本草虽微,蕴藏宇宙至理。甘草调和诸药,当归补血和营,其性味归经无不映射天地运行之法则。“天人合一”既指导我们敬畏生命本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提示我们于无声处听惊雷,真学问和大事业往往孕育在看似平凡普通的工作之中。吴耀辉老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宋龙老师18次参加无偿献血、明树人医生在国际航班上运用中医四诊和穴位按压连续成功救治两位突发急症的旅客……所有这一切无不彰显着橘井泉香的不凡担当。当世风人心追逐特立独行、标新立异时,上中医人更要见素抱朴、致虚守静,始终坚守大医精诚、仁术济世的初心。
二是深研生命明“变通”,养守正创新之智。
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持守根本中与时俱进的传承创新史。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温病学,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到智慧中医遨游太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你们面对纷至沓来的基因编辑、AI诊疗、脑机接口、数字疗法时,既要勇于拥抱探求真理的技术载体,更要坚守敬畏生命的使命初心。要记住,上中医人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唯有守内涵规律之正,创愈疾济世之新,才能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兼收并蓄、相融相进。
三是建功时代担“大义”,立健康中国之志。
中医药注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其理念与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与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方式转变同向同行,愈加彰显了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健康中的独特优势与价值作用。作为新时代中医药事业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你们要深研经典、精进技艺,让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智慧惠及更多群众;要勇攀高峰、开拓进取,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要守正创新、奋楫笃行,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期待你们用青春书写薪火相传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上中医人的智慧和力量!
在刚刚过去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全国上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为大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学们,当你们抚摸校徽上的丹鼎太极时,请感受其中涌动的哲思——阴阳相生,破立相成,小我大道交融共生。从今天开始,你们在实验室记录的数据、在病房写下的医案、在古籍勾画的批注,都将汇入为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不懈奋斗的壮阔征程。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愿你们:以本草之谦逊扎根大地,在平凡中铸就非凡;以银针之灵动贯通古今,于守正中开创新境;以仁心之炽热照亮人间,用生命守护生命。愿我们共同书写的青春答卷,无愧“上中医人”之名,无愧这奔腾不息的伟大时代!
谢谢大家!
|
关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
|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