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超强阵容打造“复兴科创”2019年创新创业讲座收官之作
http://www.huaue.com  2019年12月24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从学科竞赛到个人成长:中国“互联网+”银奖获奖分享

  如何从国家最高级别的大学生学科赛事中脱颖而出?参加学科竞赛对一名在校大学生成长的价值何在?2019年创新创业讲座收官之作,由斩获中国互联网+银奖的超强团队——“光阑”太赫兹团队12月20日下午在复兴路校区教学楼201报告厅倾情主讲。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博士研究生彭开敏、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学生马千越,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陈博钰,中英国际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陆诗雯,中英国际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余昊源出席了本次讲座,和同学们分享了互联网+银奖的获奖经历。在教务部刘文娟老师介绍了与会报告人后,太赫兹团队负责人陈博钰主持了整个讲座。

 
  陈博钰同学首先介绍了中国互联网+赛事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赛事中的重要地位。他从“他说”的新颖角度,通过赛前记者的报道、金奖获得者现场汇报资料等方式,还原了部分赛事实况,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赛事现场的氛围。随后,陈博钰同学讲述了“光阑”团队这一支由来自上海理工大学三个学院的学生组成的跨学院团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并鼓励同学们珍惜参加每次学科竞赛的机会,在每一次的竞赛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绚烂的一笔。

  之后,陆诗雯同学分享了她的参赛体验。她认为,参加学科竞赛不光使自己经历了心智和专业技能上的全面成长,还通过最初的紧张朦胧到收获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让自己有了对未来更加清晰的规划。同时,陆诗雯同学也强调,对于赛事本身,不光需要好的创意、好的指导老师,一份逻辑严谨、能付诸实践的好的商业计划书也是必不可少的。

  彭开敏博士认为太赫兹项目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好成绩,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好的团队。在他的眼中,好的团队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他最难忘的就是团队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技术及创业指导的老师,虽来自不同专业但为了一个目标并肩作战的战友,以及最终收获成功时的喜悦。他还强调了学科交叉性对项目的重要作用,例如太赫兹项目中光学工程与医学学科的有效交叉,使得项目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市场。

  马千越同学介绍了自己从“挑战杯”转战“互联网+”赛事的经历,分享了参赛的经验和体验。“参加学科赛事可以认识很多优秀的学生,学到很多跨学科专业的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学到很多沟通技能等。”她还建议大家经常关注赛事通知,根据个人兴趣寻找导师,同时也要注意平衡学习和竞赛的关系,根据个人安排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赛事和团队。

  余昊源同学从一个较高的高度分析了互联网+等赛事,这些高水平赛事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因此具有较高的含金量。对同学们而言,参加这类赛事的项目要有一定的积累周期,项目的科研基础和市场前景很重要。他还建议刚开始接触创新创业的同学从一些小的项目和赛事开始锻炼自己。同时,余昊源同学还表示,若有机会,“光阑”团队会继续和大家分享学科竞赛和创业方面的经验。

  在团队成员分享了个人赛事心得和体验后,大家团坐在讲台上,以座谈会的形式和台下同学进行了现场互动。有的同学咨询在有了自己创业产品后如何快速成长,有的同学询问如何参加赛事,等等。太赫兹团队成员对同学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在问到明年能否取得新的突破时,团队成员自信地说道,他们能让明年变成一个丰收年。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跑上讲台和“光阑”太赫兹团队合影留念。2019年创新创业系列讲座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关于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