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陈华根教授为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学子作《南方之南》讲座
http://www.huaue.com  2021年11月22日  来源:华禹教育网

  秋末冬初,一阵“科研春风”裹挟着南极的气息吹进了复兴园。11月19日下午,“科研春风吹进复兴园”系列讲座第三季重磅回归!本期讲座主题为“南方之南——漫谈南极科学考察”,主讲嘉宾是同济大学地球物理和地球信息博士,英国利物浦大学访问学者,博士生导师陈华根教授。他引领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学子拓展知识边际,揭开极地神秘面纱。讲座由辅导员张卫主持,教务部负责人刘文娟与近百位学生到场聆听。


  陈华根科研足迹遍及世界七大洲和三大洋(北冰洋尚未涉足)。2015年底至2016年,受国家派遣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环绕南极整个大陆近一圈。和中外科学家一起圆满完成南极罗斯海域地球物理和海洋地质调查任务,期间被选为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新站选址考察队员探索了南极的神奇大陆。

  “我们同济大学也起源与于这个复兴园,原名为德文医工学堂,所以今天就像回家一样。”陈教授以幽默风趣的开场介绍了同济大学与学院的渊源以及同济务实不虚的办事风格,他从去非洲撒哈拉沙漠寻找陨石的趣闻引入,用一手图文资料带领大家深入南极探索。

  小陨石,大价值

  “南极大陆98%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仅有的2%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易于驻扎、便于研究。”从陈华根与学生的互动中可以得知,由于南极的气温极低,当燃烧的陨石落在南极大地,会被迅速冷却冰冻,最大限度保留陨石的研究价值。而寒冷和干燥的特殊气候条件,也为陨石长期保存提供了甚为有利的条件。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呢?”陈华根强调了南极科学考察背后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多国都在南极主导科学考察活动,且自南极地区发现特大油气田以来,各国试图在南极圈占据最佳战略位置,加紧研究与开发。”

  守初心,作科研

  通过考察期间与企鹅互动以及极光欣赏的经历,陈华根介绍了1984年中国在南极建立第一个考察站——长城站,到之后陆续建立的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以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具有的重要战略价值。在讲座中,陈华根还回忆了南极科研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连续的昼夜工作、恶劣极地环境、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轻松幽默的口吻,背后却是重要使命、坚毅决心与纯净初心。

  “虽然我国已经在南极科考方面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陈华根坦言,也鼓励在场同学努力学习,敢于研究,去拓展自己的潜能,去探索大自然未知的奥秘。他强调,南极科研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真实,要反映最真实的南极情况;二是是规范,要用最规范的方法保存珍贵数据。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在现场提问环节踊跃发言,积极互动,陈华根亲切地一一解答。

  演讲中,陈教授与学生亲切互动,答疑解惑,并鼓励同学们:当前,面对世界各国科研提升、快速发展,为了强国目标,作为当代大学生,大家应从目前学习出发,建立信心、确立目标,勇于坚持自己的梦想。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决不辜负陈教授的期望。南极故事的背后,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这就是“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

  此次讲座,陈华根用亲身经历带领我们领略南极,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也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探索科研的兴趣。这是一次难忘的南极之旅,也是学院重视科研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惊鸿一瞥,推动学院双创教育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关于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