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成立十周年论坛成功举办
http://www.huaue.com  2024年10月6日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为共同探讨教育国际化的创新路径,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质量,9月27日,由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主办的“交流共享: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成立十周年论坛”在中传学术中心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原副主任杨晓春,北京市教委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胥丹丹,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以及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方负责人出席论坛。论坛由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副院长唐妮娜主持,学院全体教职工及部分学生代表参会。

  杨懿首先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9月26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学校建校 70周年庆祝大会上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为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办学治校指明了前进方向,增强了发展信心。他强调,学校将以70周年校庆为契机,围绕“从传统高等教育向未来高等教育跨越、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跨越、从国内一流高校向国际一流高校跨越”的三跨越战略,进一步拓展合作平台,通过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学分互认体系、中外联合科研及合作办学等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和多元文化交流。杨懿从聚焦中外融合推进人才培养的体系化建设、聚焦厚植人才沃土不断创新培养模式、聚焦挖掘两校优势开展多层次合作等三个层面入手介绍了学校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全面发展情况,并表示学校将不断深化与国际伙伴的合作,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传媒人才而努力。

  杨晓春对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回顾了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发展历程,指出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不仅引进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相关管理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及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了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基础。他强调,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必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经验总结与交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杨晓春围绕“加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教育,增强青年的使命感”“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拓宽青年的国际视野”“拓展多元的教育国际合作,携手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进一步阐释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与举措。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三位一体的中外融合育人体系进行了介绍。中英团队关注数字技术给传播学、广告学等专业领域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共同打造了覆盖AI概念及技术伦理、AI应用与实践的课程,夯实了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平台;中英共建的研学中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英语能力和学术能力的训练平台,更为业界实践资源与海外教育资源的引入畅通了渠道,涵育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了专业能力转化。此外,双方团队打造了“数字文博管理”全英文微专业、面向国际学生建设了“跨文化沟通工作坊”,增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溢效应。中英双方通过教学督导、课程评价、学程评价、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与认证等校内外的质量监控,充分保障了育人质量。

  英方院长Angela Brown教授表示,学院正积极推进AI在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对传媒行业技术变革的能力和解决潜在风险的能力。在招生规模和学术质量均取得显著进展的基础上,双方正全力准备2025年首批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在联合教学基础上,中英双方还推进了文博管理及跨文化学习等主题的联合科研工作,获得了英国相关科研基金的支持;学院与北京市文物局合作开设了旨在促进中外学界、实践领域交流的常设论坛——国际文博讲堂。已有的合作促进了育人质量提高和双方友谊深化,希望双方面向美好未来携手并进。

  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学院院长郭莉教授首先祝贺中国传媒大学成立70周年及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成立10周年。她指出,北京邮电大学目前在北京及海南开设的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医学工程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涵盖了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和呈现理解的全流程。她分享了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的20年历程,特别强调“厚基础、宽口径、促交叉、强实践”的培养理念及课程体系的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对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平台的实现路径进行了介绍。

  英方执行副院长MichaelCHAI教授重点介绍了中英联合育人的新探索,包括设立联合教学中心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学术研究。他还展示了学院研发的智能学习系统,通过跨国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全球化学习体验。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院长吴文英教授首先围绕影响跨境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指出内部动力和创新管理是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次,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的育人实践探索,展示了“双元协同、共建共治”的管理运行机制与“152”全英文“浸泡式”学习模式。最后,她强调中外合作办学必须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核心,通过合理的目标设定、课程设计、师资建设等措施,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高标准。

  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中方院长吕屹教授以《以高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为题分享了学院的办学实践。她通过介绍中外方两校概况,梳理了学院发展历程。在办学特色方面,强调了党建工作的全面引领作用,并介绍了学院在教学创新、学生自我发展模式、双校园培养平台等方面的探索。她指出学院“以生为本”,重视志愿服务、创业指导和心理辅导,通过搭建“自治式学生成长模式”提高学生素质。

  英方院长LlwydHughes教授分享了自己跨领域教育的经验,反思了未来教育和AI对教学的深远影响。他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教育系统和学习策略将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为学生提供具备相关性、适用性和可持续性的技能,以应对未来的技术环境变化。

  与会嘉宾还就理工类和人文类高校如何引入海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了 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教育国际化及数字技术迅速迭代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应更加注重数字化资源的共享与跨学科领域的深度合作,只有不断凝练专业特色、促进中外教育资源本地化融合、深化教育 创新及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才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此次论坛为中国传媒大学与兄弟高校之间的深度交流、共同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搭建了平台。
 关于中国传媒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