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类专业:记录伟大时代坚守理想担当
http://www.huaue.com  2021年2月4日  来源: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报记者邱乾谋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苗露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是社会的“探照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记者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向全国人民、全世界发声。他们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坚守新闻价值底线,用专业的新闻视角发出主流声音。在媒介融合发展背景下,淡化专业色彩、打破专业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下各新闻传播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追求。

  学科大类下设十个专业

  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新闻传播学类下设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交叉专业)10个专业。

  新闻传播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重视,新闻传播教育也随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繁荣迅速扩张。2015年年底,全国有681所大学开设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约占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在“985”“211”大学中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的高校比例高达55.9%。2019年,创办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本科高校达721所。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始建于1955年。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汇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燕京大学三校学科资源,经过六十多年发展,成为新中国记者摇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重镇、新闻传播教育工作母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者、全球新闻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东方风来满眼春》等深刻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历史篇章皆出自人大新闻学院毕业生之手。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张辉锋介绍,学院目前拥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4个本科专业。在本科人才培养上,依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思路,不分专业培养。所有学生的专业课除学科基础课外,将在新闻传播学大学科之下的全部课程包中按兴趣选择。在毕业前,学生可按照自己选择的课程结构认定具体专业。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国传媒大学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国际新闻与传播7个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学专业最早开设于1959年。该校招生处副处长闫磊凡介绍,学校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立足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强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三大支柱,践行“六个维度”育人模式,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

  新闻传播学大类下设专业虽多元,但在培养方式上,一些新闻传播院校倾向于按专业交叉方式培养,即大一大二学年一般按新闻传播大类培养,夯实学生综合素养。进入大三大四学年,开始逐步按专业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作为教育部第四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的两所新闻传播学类A+学科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探索跨学科、跨文化、跨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民大学除开设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广告学专业外,还开设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创意传播实验班、国际新闻全英文项目、未来传播学堂项目4个跨学科跨专业实验班。张辉锋介绍,人大新闻学院是“老牌”新闻学院,拥有过硬的师资质量和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培养方案设计。为了更好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学院在原有的4个专业外还开设了4个对外拓展联合的人才培养项目,目的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如新闻学-法学实验班就是由新闻学院与法学院合作组建,旨在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与法学专业知识、执业技能和发展潜质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毕业时可以获得文学学士(主)和法学学士(辅)两个学位。

  创意传播实验班由新闻学院与艺术学院合作组建,旨在培养具有传播学、广告学与艺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创意、创新与创业素养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毕业时可获得文学学士(广告学专业)(主)和艺术学学士(辅)两个学位。

  国际新闻全英文项目由新闻学院与外语学院等部门合作组建,旨在培养具有新闻传播学知识、技能与英文专业技能的高端复合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该项目专业课采取全英文授课,学生毕业时可获得新闻学专业(主)与英语专业(辅)的认定。

  未来传播学堂项目于2016年开设,旨在造就数字化、国际化的新闻与传播领英人才。该项目通过课程体系改造、实践资源整合、派赴国外名校留学(半年以上)、全球招聘名师授课等方式,选拔和培养高级创新型人才,每一级学生30人左右。

  除此之外,人大新闻学院还设置了学术拔尖人才项目和厚重人才成长项目,因材施教培养学术拔尖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秉持“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中传特色育人模式,实施“五个一流”(一流生源、一流师资、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毕业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新闻传播人才。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副处长闫磊凡介绍,中传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创“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育人体系。学校成立了通识教育中心,内设阳明书院、修辞学堂、D-Shool三个核心机构,以“厚植文化涵养”“提升写作与反思能力”“孕育创新思维”为目标,构建人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主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构建了德技融合、产教融合的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光明影院”“数字文化中国”等项目,结合系列全英语课程,探索文科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新生态,提升人才培养效度。2020年,中传新增了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推动专业建设与国家需求精准对接。

  此外,由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全国“新文科”四大讲堂之一,推出的以抗疫报道为主题的32集视频教学课程作为教材面向全国高校新闻院系同步推广使用。大讲堂将利用现代视听技术与通讯网络,力争推动优质教学资源覆盖全国727所高校的1391个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让这门最生动的国情大课、有温度的思政大课、高水平的专业大课惠及数十万新闻学子。

  几十所高校在京招生

  选择成为记者,就选择了一种风里雨里的生活方式,选择了一份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

  2020年,新闻学专业在京招生院校有30余所,既有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在京高校,也有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京外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在京招生院校也有30多所,既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京内高校,也有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京外高校。

  这些高校分别在本科提前批、特殊类型、本科普通批次招生。此外,包括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北京网络职业学院在内的一些高职院校,也招收新闻采编与制作等专业学生。

  大部分院校新闻学专业对选考科目没有要求,只有个别学校提出明确要求。如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专业要求考生选考物理/思想政治/历史(选考一门即可)。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处副处长闫磊凡介绍,中传对报考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的考生无特殊要求,文理兼招。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生,无选考科目限制要求。

  选择新闻传播类专业学习,毕业后的选择方向丰富多元。根据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近年对本科毕业生去向的情况统计,学院30%左右毕业生选择出国深造,30%左右选择在国内读研,40%左右选择就业。选择就业的学生主要分为五个方向,分别在报社、电台、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网站、新媒体等传媒机构从事新闻工作;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宣传文化或行政管理工作;在大型企业、金融行业从事品牌策划、公共关系工作;在中高等教育机构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中央和地方选调生等。

  中国传媒大学近三年的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毕业生中,有50%左右选择继续深造。在直接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中,约20%进入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工作,约50%到新兴媒体与科技创新企业就业,约20%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中小学等各类型单位从事信息传播相关工作。

  相关链接:

  新闻学、新闻传播学类在京招生院校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华北科技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吕梁学院、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安徽大学、厦门大学、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衡阳师范学院、暨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体育学院、兰州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
 关于专业信息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