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北大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探索极限,连接未来
http://www.huaue.com  2024年5月14日  来源:北京大学招生办

  编者按

  在学科之路,探索、深耕、创造,遇见求知的美景;在专业领域,自由、丰富、交叉,攀登奥秘的阶梯。不论是晦涩难解的公式定理,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还是繁琐复杂的法理哲学,京师大学堂百余年传承,孜孜求索,初心不改。踏上梦想之旅,走进“北大学科”,探索专业奥秘,在兴趣中探寻无限可能,迎接充满挑战与热情的大学生活!

  一、院系简介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于2002年由原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电子学系和信息科学中心合并而成。1958年在原物理系无线电物理、电子物理等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无线电电子学系,1996年更名为电子学系;1978年,在原数学力学系的计算数学专业、无线电电子学系的计算机专业和物理系的部分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包括计算机软件和微电子两个专业;1985年,为实现多学科交叉结合,数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无线电电子学系等10个系(所)参与联合成立了信息科学中心。学院成立时,在信息科学中心的基础上成立国内首个智能科学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共设立四个系 :电子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微纳电子学系、智能科学系。

  2021年,面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学校作出了加快新工科建设的战略部署,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四个系升级为学科学院,分别成立了电子学院、计算机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智能学院。与此同时,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调整为本科生学院,专注于信息科学本科生人才培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与四个学科学院紧密合作共建,探索形成信息科学人才培养的“北大模式”,建设“世界一流、北大特色”的新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高地。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四个学科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 ( 含双聘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8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青年“长江”学者7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获得者44人。拥有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覆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六个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入选教育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在2020年第五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获评A+。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获批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二、人才培养

  ○ 培养目标定位高远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根据学生个性、天赋和兴趣的不同,具体为具有原创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具有应用能力的设计型人才和具有组织能力的管理型人才。通过有针对性的拔尖人才培养,带动学生整体培养质量的提高,形成了优秀人才辈出的良性循环。

  ○ 教学改革特色鲜明

  秉承北京大学“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十六字方针,体现重基础、重创新的培养特色,构建“本科+研究生”连贯的培养体系,打造研究型、综合型培养模式。建设了包括小班教学、实验班、英文班、慕课、翻转课堂、外教暑期课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教学手段和系列课程。实行按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两个大类招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行信息科学技术通识教育;二年级学生在每个大类内自愿选择专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 对外交流深入广泛

  与国外多所名校开展联合培养、科研实习和文化交流活动:学院与10余所英美名校开展了信息学科本科生暑期科研实习项目,每年邀请10余名海外知名教授讲授前沿暑期课程,与10余所英美名校开展了访问交流项目。本科生在校期间国际交流比例超过35%。

  ○ 学生实践丰富多彩

  构造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研究创新实践能力。以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科学两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在课程实践之外,结合学科竞赛、科研基金、科研竞赛、创新创业等项目,二年级30%、三年级80%的本科生进入研究所课题组进行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同时与跨国公司等建立实践基地,使教学与业界前沿无缝对接。

  三、分流方向介绍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目前拥有十个本科专业。

  (一)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现代电子学理论与技术,包括物理电子学、量子电子学、光电子学、电子技术和电子系统,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专业。学习内容以数学、物理为基础,涵盖现代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和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配合相应的实验、实践训练,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电子信息前沿交叉学科先导意识的高端人才。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主要研究信息的产生、传输、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学习内容以数学、物理为基础,涵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通信系统和网络等,配合相应的实验、实践训练,培养电子信息领域具有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的高端综合型人才。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面向未来集成电路发展的先进微纳器件和制造技术、微纳传感器技术、新型计算器件和架构设计等。学习内容以数学、物理为基础,涵盖电子技术、微纳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原理、传感器技术、微机电系统等,配合相应的实验、实践训练,培养微纳电子领域具有基础研究和综合设计应用的高端创新型人才。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主要研究面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设计自动化(EDA)、计算机软硬件协同设计、智能微纳系统等。学习内容以数学、物理为基础,涵盖数字 /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等,配合相应的实验、实践训练,培养集成电路设计和智能微纳系统领域具有基础研究和综合设计应用的高端创新型人才。

  ○ 应用物理学专业

  应用物理学主要研究先进电子器件物理和量子技术。学习内容以数学、物理为基础,涵盖现代电子技术、先进电子材料、微纳电子器件、微纳机械系统、新型信息器件与未来计算、量子传感、量子通讯、量子计算等,配合相应的实验、实践训练,培养引领微纳电子科学与技术、量子技术未来发展的高端创新型人才。

  (二)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软硬件理论与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以数学、物理和程序设计为基础,涵盖编程语言与算法、计算机系统、计算方法、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等,配合相应的实验、实践训练,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创新型人才。

  ○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机器感知、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认知科学,为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新理论和新技术。学习内容以数学和计算机类课程为基础,涵盖机器感知、视听觉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数据挖掘和智能信息系统等,配合相应的实验、实践训练,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基础研究和综合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 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围绕计算机软件的理论、开发、运行和维护,研究软件理论科学、开发方法、操作系统、高可信软件等技术。学习内容以数学和程序设计为基础,主要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与实习、软件测试技术等,配合相应的实验、实践训练,培养计算机软件领域具有基础研究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数学与计算方法分析与处理应用领域数据以及适合大规模复杂数据处理的计算技术。学习内容以数学为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理论、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系统与结构、数值计算、经济学基础等,配合相应的实验、实践训练,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数据分析人才以及兼具经济学基础的大数据人才。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研究信息与计算的理论、软件、系统和应用。学习内容以数学和程序设计为基础,涵盖信息科学、计算理论、信息与计算系统、信息与计算应用和人工智能等,配合相应的实验、实践训练,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基础理论扎实、在信息与计算学科前沿开拓创新能力强的未来领军人才。

  ▲ 图灵班

  2017年,图灵奖得主John Hopcroft教授加入北大并担任“图灵班”指导委员会主任。从2020年起,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面向秋季入学的大一新生招收30人左右的“图灵班”。学院为图灵班学员量身定制相应的图灵课程体系和科研体系,配以强大的图灵导师团队,并在毕业时颁发“图灵”荣誉学位。

  ▲ 智班

  2022年,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班(“智班”)正式成立。智班承载我国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历史积淀,注重数理基础、彰显智能特色、强化科学实践、汇聚国际师资,致力于为中国培养智能科学新一代领军人物。

  ▲ 信班

  2023年起,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组建电子信息科学类实验班(“信班”),面向全校招生30人左右,为信班学生定制灵活先进的课程培养体系,同时与电子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合作配以强大的导师团队,并在毕业时颁发“信班”荣誉学位。

  四、精品课程介绍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五、毕业前景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共计396人。其中国内升学237人,占比59.8%;境外深造86人,占比21.7%;就业51人,占比12.9%;创业等其他情况22人,占比5.6%。

 
 
 关于北京大学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